《龍川文集》的主要內容,《龍川文集》導讀
《龍川文集》是南宋思想家陳亮全部著作的匯編。由其子陳沈編次成書,共40卷以授葉適,由葉適于嘉泰四年(1204)為之作序刊刻。歷代屢經校勘重刻。今存各本均只有30卷,想尚多遺佚。其中以明成化龍川書院朱彥霖刊刻本為最古,尚有明嘉靖之晉江史朝富本,明崇禎之錢塘鄒質士本,道光之義烏陳坡本,清同治之永康胡鳳丹本,清同治永康應寶時重刊本和清光緒湖北崇文書局本。1974年,中華書局以永康胡鳳丹退補齋本為底本,參照其他版本加以校勘,改《龍川文集》之名為《陳亮集》加以出版。為了讀者便于查考,將朱熹、薛季宣、陳傅良等人的有關書信,都附在陳亮相應的著作之后,又輯錄增補了詞44首,并將原卷17表、啟14首并入卷18,原刻本補遺,整理時補入《困學紀聞》一則、并將原收錄的一首《梅花》詩移到卷17。書后有三個附錄,一是葉適、辛棄疾的有關詩文,一是陳亮生平記載,一是有關序跋。1988年中華書局又有鄧廣銘點校的 《陳亮集》問世。
陳亮(1143-1194),字同甫,宋婺州永康(今浙江金華永康縣)人,學者稱龍山先生。才氣超邁,喜談兵。乾道五年(1169)上 《中興五論》,不報。淳熙五年(1178)復詣闕上書,反對和議,力主抗金。孝宗赫然震動,欲榜朝堂以勵群臣,用種放故事,召令上殿、將擢用之。大臣尤惡其實言無諱,交相詛之。后遭人嫉恨,兩度入獄,幾至于死。出獄后志氣益勵。淳熙十五年(1188)第三次上書,建議由太子監軍駐節建康(今江蘇南京)以示銳意恢復。由是朝臣以為狂怪。紹熙二年(1191)被人誣告,第三次下獄,次年出獄。四年(1193)中進士第一,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至任而卒。他倡導經世濟民的“事功之學”,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論點,指摘道學家空談“道德性命”。與朱熹友善,論學則冰炭不相容,曾進行過多次“王霸義利之辯”。所作政論氣勢縱橫,筆鋒犀利,“朱元晦意有不與而不能奪也”(葉適《龍川文集·序》)。
《龍川文集》30卷。包括 《書疏》1卷,《中興論》1卷、《問答》2卷、《酌古論》4卷、《論》1卷、《經書發題,箴銘贊》1卷、《策》1卷、《三國紀年》1卷、《史傳序》1卷、《序說引》1卷、《序》1卷、《記、題跋》1卷、《詩歌詞》1卷、《表啟》1卷、《書》3卷、《祝文、祭文》4卷、《行狀、哀辭》1卷、《墓志銘》4卷。《補遺》3則、《附錄》3件,共計34萬字。葉適云:“其中以《酌古論》、《陳子課稿》、《上皇帝四書》最為著名。
《龍川文集》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內容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表明了陳亮堅定的抗金思想,反對投降主義路線。這從他的《酌古論》、《中興五論》中有集中反映。他主張經營荊襄作為抗金根據地,并提出“節浮費”、“斥虛文”、“嚴政條”、“懲奸吏”等一系列為抗金斗爭服務的政治經濟措施。為了抗金,他還于1188年春親自到金陵、京口等地實地考察。提出江南“不必憂”、和議 “不必守”、敵人“不足畏”,投降派理論“不足憑”的觀點。其次,表達了陳亮提倡注重事業功利有補國計民生的“事功之學”,指斥道學家只講主觀動機而空談道德性命。這在與朱熹等《書》中有詳細記載。他和朱熹書信往返進行過多次王霸義利之辯,以“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反對朱熹認為三代以下天下人心日益退化的觀點,反擊朱熹乘人之危,威脅自己“絀去義利雙行,王霸并用之說。……粹然以醇儒自律”的陰謀。《龍川文集》為我們研究陳亮思想,研究南宋事功學派的淵源提供了翔實的第 一手資料。
葉適在《龍川集后》說: “《同甫集》有春秋屬辭三卷……又有長短句四卷,每 一章就,輒自嘆曰: “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喬行簡在奏請謚陳龍川札子中說:亮“以特出之才,卓絕之識,而究皇帝王霸之略,期于開物成務,酌古理今,其說蓋近世儒者之所未講。平生所交,如熹、栻、祖謙、九淵,皆稱之曰,‘是實有經濟之學。’ ……若亮識足以明義,氣足以折奸,可謂節義彰著矣;學足以名家,文足以傳后,可謂聲聞顯著矣。”明方孝孺讀陳亮上孝宗四書后說:“同甫豈狂者哉,蓋俊杰丈夫也。”明王世德在跋文中說:“其生平學問,止得大頭段,具在集中,可自領會也。”
參考文獻
- 《陳亮集》 中華書局1974。
上一篇:《齊民要術》的主要內容,《齊民要術》導讀
下一篇:《龍川詞》的主要內容,《龍川詞》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