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編》的主要內(nèi)容,《墨池編》導(dǎo)讀
《墨池編》是成書于北宋時期的一部書學(xué)論著匯編。朱長文編著。本書版本較多,除宋刻原刊外、還有明隆慶間薛晨刊本,萬歷八年(1580)揚(yáng)州知府虞德燁刊本、清雍正十一年(1733)朱之勵刊本、乾隆三十一年 (1766)刊本、《四庫全書》本等。其中以雍正十一年的刊本為最善,它為朱長文的22世孫朱之勵據(jù)諸本校勘后而刊行,在卷首有王澍(《論書剩語》的作者)的序,卷尾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之勵的跋,附錄中有朱象賢 (之勵之子) 的 《印典》8卷。
朱長文(1039—1090,一說1041—1100)字伯原,號樂圃,潛溪隱夫,吳縣(今屬江蘇)人。曾任太常博士,官至秘書省正字、樞密院編修。同米芾交往很深,他去世后的《墓志銘》即出于米的手筆。除《墨池編》外,他還著有《續(xù)書斷》、《古今碑帖考》、《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琴臺志》、《樂圃余稿》等。
《墨池編》20卷 (薛晨本、李時成本作6卷),主要輯錄前人的書論。分為字學(xué) (1卷)、筆法 (2至3卷)、雜議 (4至5卷)、品藻 (6至10卷)、贊述 (11至13卷)、寶藏(14至16卷)、碑刻(17至18卷)、器用 (19至20卷)等八門。全部載其全文,每卷末或編末附有評論、按語。其第9、10、17、18、19、20卷為長文所自撰。論書法之書而有分類,以此編為始。其字學(xué)門,主要輯有許慎《說文序》、徐鉉《校定說文表》、李陽冰《論古篆書》等;筆法門,主要有王羲之、唐太宗、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諸家論筆法、筆勢、筆意等論著及張懷瓘《玉堂禁經(jīng)》、《書訣》等;雜議門有趙壹《非草書》、王僧虔《論書》、蕭子云《論書啟》、張懷瓘《文字論》、《書估》、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歐陽修 《論字法》等; 品藻門有梁武帝 《書評》、李嗣真《書后品》、張懷瓘《書斷》及長文自著《續(xù)書斷》等;贊述門主要有索靖《書勢》、唐太宗《王羲之傳贊》、竇瓘《述書賦》、懷素 《自敘》、韓愈 《石鼓歌》、蘇軾《墨妙亭詩》等; 寶藏門主要有智永 《題右軍 (樂毅論)后》、褚遂良《王羲之書目》、何延之《蘭亭記》、張彥遠(yuǎn)錄《二王書語》、歐陽修 《集古目錄序跋》等;碑刻門為長文自撰,依次為周碑、秦碑、漢碑、吳碑、晉碑、宋齊梁陳碑、后魏北齊后周碑、隋碑、唐碑;器用門亦為長文自撰,依筆、硯、紙為類。該書搜輯甚博,前代遺文,往往藉以參考,間附己說,亦極精到。凡筆法之奧秘,名家之品評,乃至歷代古碑、文房四寶,靡不畢備。
《墨池編》輯錄了自漢代以迄宋代的豐富的書法論著,其本例雖仿自張彥遠(yuǎn) 《法書要錄》,但卻比它收錄的范圍更廣泛,編次更嚴(yán)整,評論更精審。雍正版《墨池編》卷首王澍序曰: “ (墨池編)上窮造字之義,下闡書法之妙,贅以文房四寶,器用計(jì)二十卷,實(shí)書家之鴻寶。” 明代李萵撰 《墨池續(xù)編》。
上一篇:《墨子》的主要內(nèi)容,《墨子》導(dǎo)讀
下一篇:《墨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墨經(jīng)》導(dǎo)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