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林景熙
一作景曦,字德旸,亦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上舍釋褐,授泉州教官,歷禮部架閣,轉從政郎。宋亡,有人發會稽宋陵,棄其遺骸。景熙與邑人鄭樸翁拾葬之。歸授徒于鄉,旋往來吳越間。有《霽山集》,存詩三百首。景熙同時代人方逢辰序其集,稱“其詩凄惋”,“悠以博,微以章,宛然六義之遺音”。其七絕《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為其凄惋格調的代表作。其《南山有孤樹》,以“孤樹”喻故國,以“寒鳥”自喻;其《寄四明陳楙昭》,寫國亡后艱難處境;其《贈泰霞真士祈雨之驗》訴說家鄉農民之苦難。其《拜岳王墓》為岳飛鳴冤;其《題陸秀夫負帝蹈海圖》贊陸秀夫“流芳千古更無前”,其《讀文山集》“膝不可下頭可截”、“大丈夫心一寸鐵”,鏗鏘有聲,乃又一篇《正氣歌》;而《秦吉了》、《孫供奉》痛斥奸佞,與以上三首贊忠良形成鮮明對比。明胡應麟謂景熙所作“忠義氣概,落落簡編,有足多者”(《詩藪·雜編》卷五)。《宋詩鈔》引方逢辰語,謂“詩家門戶,當放一頭”。他的詩在宋遺民愛國詩篇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書》卷六二、《宋史翼》卷三二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杜甫傳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柳南隨筆·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