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的主要內容,《長生殿》導讀
《長生殿》是清初的一部著名傳奇劇本。洪升撰。今存稗畦草堂原刊本 (《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據以影印)、暖紅室本、通行的光緒十六年(1890)上海文瑞樓刊本及1980年徐朔方校注本。
洪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生于清初,主要活動于康熙年間。一生悒郁不得志,在仕進與隱退間苦悶徘徊。他著述極豐,作《長生殿》、《回文錦》、《長虹橋》、《回龍記》、《鬧高唐》、《錦繡圖》、《沉香亭》、《舞霓裳》傳奇8種。據洪升撰《長生殿·例言》所云,《沉香亭》、《舞霓裳》乃是他撰《長生殿》的初稿、二稿,不應算作獨立的劇作,故有些研究者認為洪升所撰傳奇實為6種。今僅存《長生殿》。洪升又作《四嬋娟》、《天涯淚》、《青衫濕》、《節孝坊》雜劇4種,今僅存《四嬋娟》。《四嬋娟》系由4個完全獨立的短劇組成。洪升作詩詞曲甚多,有《幽憂草》、《昉思詞》、《四嬋娟室填詞》、《嘯月樓集》、《嘯月詞》,今存《嘯月樓集》、《稗畦集》、《稗畦續集》,收錄了他的詩文。在清人蔣景祁《瑤華集》、俞士彪《西陵詞選》、佟世思《東白堂詞選》、張貞《渠丘耳夢錄》等書中輯有洪升散佚的詞曲。洪升還撰有音韻學專著《詩騷韻注》,今存殘抄本。
《長生殿》是長達50出的南曲長劇。從第1出《傳概》 至第25出 《埋玉》為上半部分,從第26出 《獻飯》至第50出《重圓》為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基本上是據史實寫的,通過《定情》、《禊游》、《傍訝》、《幸恩》、《舞盤》、《夜怨》、《絮閣》、《窺浴》、《密誓》等出,真實地描寫了李隆基“弛了朝綱,占了情場”,遂使楊國忠、安祿山那樣的陰謀家、野心家得逞,以致出現“賄權”、“權哄”不良景象;又通過《疑讖》、《合圍》、《偵報》等點出潛伏的危機。作者比較真實地再現出安史之亂的前景,力圖從中挖掘出這一歷史巨變的真實原因。下半部分虛構、幻想成分居多,通過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深切懷念,來反映人類社會中男女間的真摯情愛,這使傳統的愛情故事傳說,跨躍了時代、宮廷的高墻,與廣大人民產生某種心靈上的共鳴。
《長生殿》不僅僅是表現男女間的戀情,而是借“太真外傳譜新曲”。洪升試圖接觸和探索安史之亂的歷史根源,解釋封建王朝崩潰的歷史根源,而且真實地描繪出一切封建王朝顛覆前夕的昏聵景象,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如楊國忠依仗裙帶關系,賣官鬻爵,專橫誤國;安祿山的刁滑奸詐,野心勃勃,反受到李隆基信用,而上層統治者的奢侈揮霍,恣意尋歡作樂,終釀成安史之亂,給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的災禍,“正足為千古炯戒” (吳舒鳧語)。
洪升《長生殿》與孔尚任《桃花扇》合稱作南洪北孔,為中國古典戲曲的最后兩座藝術豐碑,顯示著永久的藝術魅力。《長生殿》是歷來有關李、楊傳說的集大成之作。從唐代白居易《長恨歌》、陳鴻《長恨歌傳》、五代樂史《楊太真外傳》、宋代劉斧《青瑣高議》、皇都風月主人《綠窗新話》、元代白樸《梧桐雨》雜劇、王伯成《天寶遺事諸宮調》 以及明清之際吳世美《驚鴻記》、屠隆《彩毫記》、孫郁《天寶曲史》等傳奇,在絕大多數作家的筆下,楊玉環的形象比較黯然。洪升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革新,表現出新的創作意圖。《長生殿》不僅具有較嚴格的歷史劇的一面,能“樂極哀來,垂戒來世,意即寓焉”,同時又不拘泥史料,兼采諸種傳說與諸種文藝作品,有較濃的文學色彩,給人以詩意的遐想和美的享受。《長生殿》在藝術上構思工巧,上半部分以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發展為主弦,把一些小故事如曲江游春,李遐周題詩,郭子儀興嘆,李謩偷曲,虢國夫人承恩,梅妃爭寵等,都貫穿起來,巧妙安排在劇中,使內容豐富多彩。下半部分以李隆基與楊玉環生離死別后互相思念為主弦,把一些小插曲附在這根主弦上,撥弄出凄惻迷離的情調。如郭從謹獻飯、永新等爭襪、李龜年彈詞、李謩與念奴等對楊妃私祭,以及術士楊通幽上天下地覓魂等動人傳說,雖錯綜復雜,又有內在聯系,故能渾然一體,使劇情豐富瑰麗,充滿浪漫主義情趣。同時,洪升極具有抒情詩人的氣質,感情色彩比較濃烈,不僅在 《長生殿》中曲文優美動人,而且敘事井然,摹擬人物逼真。清人梁廷相 《藤花曲話》評云: “錢塘洪昉思升撰《長生殿》,為千百年來曲中巨擘。以絕好題目,作絕好大文章,學人、才人,一齊俯首。自有此曲,毋論《驚鴻》、《彩毫》,空慚形穢,即白仁甫《秋夜梧桐雨》,亦不能穩占元人詞壇一席矣。如 《定情》、《絮閣》、《密誓》數折,俱能細針密線,觸緒生情,然以細意熨貼為之,猶可勉強學步;讀至彈詞第六、七、八、九轉,鐵撥銅琶,悲涼慷慨,字字傾珠落玉而出,雖鐵石人不能為之斷腸,為之下淚!筆墨之妙,其感人一至于此,真觀止矣!”
《長生殿》問世后,對戲曲、小說產生深遠影響。清代在洪升之后,有程枚《一斛珠》、亦齋《環影祠》等傳奇,石韞玉《梅妃作賦》、感惺《梅妃怨》等雜劇。清代末年汪笑儂見社會衰敗、民族危亡,遂參照 《長生殿》編寫了京劇 《馬嵬坡》。1926年梅蘭芳兼采《長生殿》、《驚鴻記》、《梧桐雨》等傳奇、雜劇,編寫了京劇《太真外傳》四本。此外,在海外也有不少知音者,日本大正年間就出現了以楊貴妃為題材的戲劇和小說。日本作家宮崎繁吉在明治己亥年(1899)撰寫了《楊貴妃傳》3卷23回,井上靖在1963年撰寫了 《楊貴妃傳》。
參考文獻
- 1. 徐朔方校注: 《長生殿》,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 2. 章培恒: 《洪升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 3.王永健:《洪升與〈長生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上一篇:《長春真人西游記》的主要內容,《長春真人西游記》導讀
下一篇:《阮嗣宗集》的主要內容,《阮嗣宗集》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