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簡明目錄標注》的主要內容,《四庫簡明目錄標注》導讀
《四庫簡明目錄標注》是一部古籍版本目錄。清邵懿辰著。乾隆中修《四庫全書》,各書撰有提要,匯編加工成《四庫全書總目》200卷。因卷帙浩大,又削去存目及大小序,并節取著錄各書提要中的評論之語,成《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學者稱便。但《總目》和《簡明目錄》都不注重版本,是一個突出的缺點。道光中邵懿辰以家藏及經眼各書版本注在《簡明目錄》之上,成《四庫簡明目錄標注》20卷。該書邵懿辰生前未刻印出來,只以稿本和諸家鈔本流傳,鈔本之中又有周星詒、孫詒讓、王懿榮等著名藏書家的批校本。到清宣統三年(1911)才由邵懿辰的兒子邵章刻版印行。該刊本因原稿添注涂改凌亂,故用胡念修傳鈔清本校刻,與原稿不無差距,而且錯訛較多。當時以邵批為正文,諸家批注列為附錄,并注批注各家姓名。但有些批注并未弄明系何人所加。1958年,邵章的兒子邵友誠做了較大整理。首先,以邵懿辰原稿校正宣統三年刻本。第2,將刊刻之后邵章用王懿榮傳錄批校本考明的批校諸家姓名、增補的諸家批注,一一添入宣統三年刻本的附錄中。第3,將邵章所作的“續錄”,分別放在各條的附錄之后。第4,增入邵懿辰的《善本書跋及其他》、邵章的《四庫未傳本書目》、劉喜海家鈔本《東國書目》,作為3種附錄。這個本子1959年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排印問世,定名為《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1963年又出了第2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第2版重印,并改正了若干錯誤。該本書后有書名、著者綜合索引,最為完善。
邵懿辰(1810—1861),字位西,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考取內閣中書,薦升刑部員外郎,入直軍機處。一生好藏書,精于目錄版本之學,又是桐城派的古文家。還著有《位西所見書目》20卷,《尚書通義》、《孝經通義》、《半巖廬文集》等。
該書20卷,次序仍《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之舊,但《簡明目錄》中各書的提要一般不再錄入,只錄書名、卷數、朝代、作者。書名之下即依次排列邵懿辰標注的各書版本,如宋李石的《續博物志》10卷,標注之本有《古今逸史》本、《稗海》本、《格致叢書》本、《唐宋叢書》本、《秘書二十一種》本、《百名家收》本。邵懿辰標注之下是附錄的諸家批注,以〔附錄〕標明,如《續博物志》條附錄的有孫詒讓、周星詒二家批校,孫氏批校云:“明賀志同本,有都穆跋。”周氏批注云:“《瞿目》云此書與張志有復出數條。明弘治衢州推官賀志同合張志刻。”附錄對邵懿辰標注是重要補充,內容以版本為主,兼及其他。附錄之下為邵章的續錄,以〔續錄〕標出。續錄主要補充清朝咸豐以后出現的版本,同時也補充了邵懿辰未見到的版本,是標注的補編。例如《續博物志》條,續錄的版本有:汪士漢刊本、《子書百種》本、《秘書二十八種》本。標注、附錄、續錄基本上不重復,我們要考查一部書有哪些版本,這部書是必不可少的要籍。我國古籍目錄到清代普遍重視著錄版本,近代也是這樣。但絕大多數屬于專門著錄善本的,而且大都以一家或一館藏書為限。孫殿起的《販書偶記》及《續編》,以普通版本為主,但著錄范圍是《四庫》未收者,而且叢書本不錄。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見聞極廣,但僅限于善本。其通錄古今、兼注善本普通本的,以本書和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最著名,該書經邵氏祖孫三代踵事增訂,遠較莫氏《傳本書目》完備。因此,該書是查找古書版本的重要工具書,在版本目錄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上一篇:《四庫未收書目提要》的主要內容,《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導讀
下一篇:《四時纂要》的主要內容,《四時纂要》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