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珠塵》的主要內容,《藝海珠塵》導讀
《藝海珠塵》是清代輯刊的一部大型綜合性叢書。書分10集,其中前8集清吳省蘭輯,以天干次第,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集。后其書版歸吳婿金山錢熙輔,錢氏又續增壬、癸二集,體例一如吳書。原書流傳頗罕,今通行本分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集,為蘇州坊肆以所得吳氏書版改訂之本,既無壬、癸二集,其前八集亦非吳氏之舊,后鄞縣徐時棟氏以原書無統一分類,而于每集各次以經史子集,既難檢尋,種首所題部居又非確當,因析而重編,但迄未刊行。書名“藝海珠塵”者,“藝海”言藝文如瀚海,“珠塵”指輕如塵埃的青砂珠,合之則意為煙海之美珠,喻叢書價值珍貴。有清嘉慶中南匯吳氏聽彝堂刻本,清道光三十年(1850)金山錢氏漱石軒據吳氏原版增刊重印本。
吳省蘭,字泉之,一字稷堂,江蘇南匯(今屬上海)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官工部左侍郎,降補侍講,升侍讀學士。自少博聞強記,與其兄省欽齊名于當世。錢熙輔,字鼎卿,金山人,吳省蘭之婿,官蕪湖教諭。
《藝海珠塵》共10集,207種,375卷。每集略按經、史、子、集之序排列,內容涉及經學、小學、輿地、掌故、筆記、小說、天文、歷算、詩文等方面。作者上起漢,下至清,其中以清人著作居多,宋、明次之。叢書校審比較精嚴,以圓圈斷句,易于閱讀。每書作者之下,均有一簡單履歷介紹,頗便讀者。各集中比較重要的著作有:甲集:清杭世駿的《續方言》及程際盛對此書的補正,是繼揚雄《方言》之后的又一部記載各地方言的著作。《聲調譜》和《談龍錄》是清代詩人趙執信的兩部文學理論著作。《夾漈遺稿》是宋學者鄭樵的文集。乙集:包括《海國聞見錄》及《朝鮮志》等記載外國史地的著作;《番社采風圖考》、《淮西見聞記》、《金川瑣記》記載了清代我國少數民族的情況。丙集:《武宗外紀》、《勝朝彤史拾遺》為記載明代歷史的雜史書。有清代著名歷算學家梅文鼎的《古算器考》和《歷學疑問補》。丁集:有記載外國風土地理的《奉使俄羅斯行程錄》、《外國竹枝詞》附《日本雜詩》、《異域竹枝詞》等。戊集:重要的有《恒產瑣言》記載了清代重要的經濟思想,《夏內史集》為明末愛國詩人夏完淳的詩文集。己集:重要的有《東皋雜抄》、《茶余客話》兩種清人筆記,《云間第宅志》是清代記載宅第的一部特殊方志,從中可以看出清代修志事業的發展和修志題材的拓廣。庚集:其中唐顏師古的《匡謬正俗》是一部涉及經學、小學的有價值考訂著作,《社事始末》記載明末文人結社歷史,《皇朝武功紀盛》記載清代軍事史。辛集:主要有明西洋人湯若望記載望遠鏡的《遠鏡說》,清周春研究杜詩的著作《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壬集:主要有記載十國時期南唐、楚歷史的《江表志》、《三楚新錄》,著名數學家李善蘭的重要著作《方圓闡幽》和《弧矢啟秘》。癸集:主要有胡秉虔的易學著作《卦本圖考》,記載晚明遺民抗清斗爭的著作《江上孤忠錄》,清代經世學者包世臣的著作《中衢一勺》等。
該叢書搜羅范圍可謂兼跨九流,包羅萬象,突出地表現了由宋到明清逐步發展起來的文化方面的某些特色,對了解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情趣很有幫助。其中的一些論說性雜文,可使人窺到正統學術思想之外的一些不見經傳的大膽思想,頗有啟迪價值。如金集(即甲集)所收的《可儀堂文集》,其中的《知命解》、《王氏墓靈芝說》、《晏嬰論》、《全鏡文》等篇,都有發人深省的大膽議論。象晏嬰這位被歷代尊為明人賢哲的人物,作者卻反言曰:“晏嬰者,御愿之尤者也。”認為嬰平生為人依違,委蛇逢世,奔走權門,趨承要勢,即唯權勢是從,毫無原則性。晏嬰的這一法術只不過是求免于禍罷了,而“當時人莫察其奸,萬世莫議其罪,惑已”。
總之,資料豐富,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后人探索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文化學術,社會歷史的資料庫。
上一篇:《藝概》的主要內容,《藝概》導讀
下一篇:《藝舟雙楫》的主要內容,《藝舟雙楫》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