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陰軒叢書》的主要內容,《惜陰軒叢書》導讀
《惜陰軒叢書》是一部輯錄宋元明善本書的叢書。清人李錫齡輯。據李友路德序云,李初輯15種刊印,后又續輯19種,前后合34種,一并付梓,刻未竟,李卒,遺囑其表弟張百獲續其業,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全書印成。咸豐八年(1858),張氏又將輾轉所獲之《呂經野經說》21卷作為叢書續編刊行于世。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書院刊續編咸豐八年(1858)刊本,光緒二十二年(1896)長沙刊本。
李錫齡,字孟熙,號中翰,清三原(今陜西三原里)人。“幼秉予識,及長虛靜括愉,與俗殊嗜……貯書九萬余卷,手披口吟,幾無虛日……就中有刊本稀少世不恒見者,重加讎校,付之梓人。凡所采錄,蓋從千萬卷中別自而出之,且歷十余年之力,參互考訂,比較而登之者也。此《惜陰軒叢書》也。”惜陰軒為李錫齡宅后藏書之所,除一般愛惜光陰之意外,更含有善用光陰于有用學問而不虛擲于無用學問的意思。其友路德贊曰:“孟熙之觀書也博,其擇也審,其取也謙,其施也不費,其藏也不竭。讀一書而必得一書之益,閱一日必有一日之課,日夜相代乎前而識益浚,學益積,性情益恬。不以此身之血氣助其恣睢,不以我生有限之歲月游目聘懷,聽其火馳電逝而不顧。天下之善讀書而能惜陰者有如此矣。”(上述引文見《惜陰軒叢書·路德序》)
《惜陰軒叢書》無明確分類,所收書目偏重經說、金石、醫學等方面,多宋元刻本。據路德序介紹,內中有《玩易意見》、《石渠意見》、《戰國策校注》、《云南機務鈔黃》、《東西洋考》、《授經圖》、《北溪字義》、《宋四子抄釋》、《陳紀》、《書法離鉤》、《兩山墨談》、《事物紀原》、《書敘指南》、《清異錄》、《唐語林》、《世說新語》、《古文周易參同契注》、《楚辭補注》、《古文苑》,凡19種,皆四庫收入者。他如《學易記》、《周易本義爻征》、《虛字說》、《京畿金石考》、《雍州金石記》、《正蒙會稿》、《小兒藥證》、《真訣衛生寶鑒》、《六如畫譜》、《見物》、《表異錄》、《老子集解》,凡12種,皆四庫未收者,或刊本稀少,或舊板遺亡,或僅有鈔本,未經梓行人間,未見書居其大半,今薈萃成編,會諸海內,洵大觀也。《會稽三賦》、《格古要論》、《元城語錄》,茲3種亦經四庫收入,而是書所登有不同者。是書所登乃明人南逢吉《會稽三賦注》。先是嵊縣周世則注前一賦,郡人史鑄病其不詳,又為增注,并注后二賦,南注補周三疏,節史之冗,最為詳核。……明人曹昭撰《格古要論》3卷,是書所登13卷乃吉水王佐據所見聞以類增入,比舊本加詳。……宋馬永卿編《元城語錄》3卷,明崔銑續編《行錄》1卷,舊無注。開州王崇卿通為之釋,名《元城語錄解》,辨論多所發明。初刻于汝南,再刻于元城,近世傳本漸稀。是書所登據元城刊本也。其經久行世者,如吳師道《戰國策校注》,幾于家有其書,而刻本多訛,無憑校正。惟此本為元時舊刻,較諸家多為可據,特梓之,以便讀者。劉孝標注《世說新語》,援引詳確,多出于正史之外,論者稱其有不言之妙。自明以來世所傳之本注文多所刪節,殊乖其舊。是本為袁褧所刊,據陸放翁刊本,為最完善,惜版已刓敝,懼其泯滅,亟梓之,以廣傳。至所登《清異錄》,乃明人俞九文據元人孫道明鈔本參校勘正,未經刪節,與陶九成《說郛》所載者迥別之。數刻者,皆非秘籍,讀者若無善本,購求數十年不一遇,今開函而并得之,目不謂快事!與前刻出,不脛而走。”(《惜陰軒叢書 ·路德序》)由此可看出叢書所選刻書目之精善。
《惜陰軒叢書》保存了許多宋元刻本,使一些珍本、孤本得以流傳至今,因而其在文獻學和金石、醫藥、經學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上一篇:《悟真篇》的主要內容,《悟真篇》導讀
下一篇:《意言》的主要內容,《意言》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