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國家·女真
古民族名。據《金史·世紀》,其先世可以上溯到商周時代的肅慎,“肅慎”和女真古音相同。肅慎分布在東北 “白山黑水”之間,兩漢時稱 “挹婁”,北朝稱“勿吉”,隋唐時稱 “靺鞨”,分粟末、黑水兩部。粟末一部曾于公元七世紀末,即唐武則天時代,在今長白山、黑龍江一帶建立渤海國,國王受唐王朝冊封,多次派留學生到長安太學學習,經濟文化曾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轄境所及,南達朝鮮半島的北部,東抵大海,北至松花江下游,西南以今遼寧省開原縣至丹東縣的斜線為邊境。建國兩百余年,五代時,為契丹所滅。黑水一部在五代時改稱 “女真”,后因避遼主宗真諱,曾改稱 “女直”。女真在南者,隸屬契丹籍,稱為 “熟女真”; 在北者,不隸屬于契丹籍,稱為 “生女真”。公元十二世紀初,生女真完顏部崛起于 “白山黑水” 之間,其首領阿骨打逐步統一女真各部,成為契丹的勁敵。公元1115年,阿骨打在今黑龍江阿城南即皇帝位,他說: “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崇尚白色。” 于是定國號為金。公元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成為北中國的統治者。其崛起之神速,令人嘆為奇跡。在以后的一個多世紀中,金朝是南宋不共戴天的仇敵,但兩國交戰,南宋總是敗多勝少。直到公元1234年,南宋與蒙古聯合,南北夾擊,才將金朝從歷史的舞臺上趕下去。但不到四百年,留居東北的女真族從 “白水黑山”之間再度崛起,努爾哈赤在今遼寧建都立國,國號同樣為 “金”。其子皇太極改國號 “清”,改女真為滿洲。公元1644年,滿洲十萬鐵騎入關,定都北京,最后統一中國。女真族兩次立國,其軍政都有相似的組織形式,這就是“猛安謀克” 和八旗制度。猛安謀克是由金太祖阿骨打在部落基礎上創建的一種軍事、行政、生產三位一體的組織,三百戶為一謀克,十謀克為一猛安,平時生產,戰時出征。這種形式將女真各部組成為戰斗力極強的鐵軍。八旗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所創,其基本精神與猛安謀克相同,也是軍事、行政、生產三合一的組織單元:三百人為一 “牛錄” (箭),五牛錄為一 “甲喇”,五甲喇為一 “固山” 即一 “旗”。也就是說,一旗有七千五百人。每一旗各有自己的旗幟,開始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后又增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總共八旗。隨著對蒙古的征服,以及歸降的漢人日眾,皇太極又先后增編“漢軍八旗” 和 “蒙古八旗”,與原有的 “滿洲八旗” 共同構成清代八旗的整體。
上一篇:哲學·學派·墨家
下一篇:禮俗學·習俗·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