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古代羅馬著名歷史學家塔西佗的史學作品。本書根據1951年英國《洛布古典叢書》中約翰·杰克遜的英譯本轉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4月出版,收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全書分兩冊,有50萬字。推測原著有18卷,現僅存第1至第4卷,第11至16卷,及第5、6卷的部分章節。本書敘述了從奧古斯都之死到尼祿當政時期的羅馬帝國初期的歷史,以當時執政的皇帝劃分可分為三個時期;前期以提貝里烏斯皇帝時期的政哥為主,中期記載了皇帝卡里古拉和克勞狄烏斯時期的歷史,后期則專敘尼祿統治下的羅馬社會和政治。《編年史》史料價值很高,是關于羅馬這個時期歷史的主要文獻史料。塔西佗在政治上傾向貴族共和的傳統,在書中抨擊皇帝個人專斷的殘暴,揭露專制政體的弊端,后人稱其著作是“懲罰暴君的鞭子”。作者把“賞善罰惡”當作撰寫本書的目的,排斥基督教,維護羅馬傳統信仰。同時,作者對史實也能持客觀態度,秉筆直書,不帶私人偏見,這在古代羅馬史學撰述中是不多見的。全書文字簡潔含蓄,敘事具體生動,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古典史學名著。
上一篇:《續文獻通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美國政治》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