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文獻通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續文獻通考》是繼馬端臨撰《文獻通考》之后的又一部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政書,清乾隆時官修。起自宋寶慶元年(1225),訖于明崇禎十七年(1644),記述了宋、遼、金、元、明五代400余年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沿革。在清官修《續文獻通考》前,明王圻曾撰《續文獻通考》,254卷,門類較《通考》多出節義、謚法、六書、道統、氏族、書院六門,共三十門。其記事年代緊接《文獻通考》,書中收錄史料較多,但由于作者對史料缺乏過細的考證,分類也不夠妥當,因此內容雜亂,差錯較多。清乾隆十二年(1747)三通館臣奉敕另撰《續文獻通考》,后經紀昀等校訂,凡250卷。本書根據王圻《續文獻通考》改編,引征各代不少正史、文集、史評、語錄和說部的資料,對《文獻通考》也有所補正。是一部研究自宋至明各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史籍。全書體例與《文獻通考》大體相同,僅從郊祀、宗廟兩門中分出群社、群廟二門,共二十六門。卷首有《凡例》8則。本書清有武英殿刊本,浙江書局復刻本。1937年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二集有《十通》合刊本,《續文獻通考》影印精裝二冊。
上一篇:《續事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編年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