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文學主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丹麥格奧爾格·勃蘭兌斯著。勃蘭兌斯是丹麥文學史家,1870年至1871年到歐洲旅游,結識一些當時的文化名人。回國后在哥本哈根大學任講師,主講美學講座,引進歐洲新興的哲學、美學思潮,他的這些劃時代的凝聚了近20年心血的講義,后來整理成書,就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這部對歐洲、尤其是對北歐的文學運動起過巨大的影響迄今仍是研究歐洲文學史的重要參考書之一的巨著。本書根據倫敦威廉·哈尼曼圖書有限公司,1923年英譯本譯出,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出版。本書把文學運動看作一場進步與反動的斗爭,概述了從19世紀初葉起歐洲幾個主要國家的文學發展狀況,著重分析了這幾個國家的浪漫主義的盛衰消長過程,以及現實主義相繼而起的歷史必然性。本書共分為6個分冊:“流亡文學”、“德國的浪漫派”、“法國的反動”、“英國的自然主義”、法國浪漫派”、“青年德意志”。作者在書中把西歐文學當作一個整體,從各國文學思潮中清理出它的縱橫交錯的來龍去脈,使讀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構成全局的各個部分。作者希望借此書促使丹麥和整個北歐從地方自大觀念中醒悟過來,迅速擺脫文化上同歐洲大陸相隔絕的孤立狀態。本書一出版,便在北歐文化界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同時也招致了一大批教會和保守勢力方面的敵人。勃蘭兌斯被以“不信神的猶太人”罪名撤消了在哥本哈根大學的教席。本書作為一部嚴肅的、豐富的、宏大的、里程碑式的學術著作,其研究方法和具體論點,對我國學術界也有借鑒的價值。魯迅曾十分熱情地向我國讀者推薦過勃蘭兌斯的理論成就。
上一篇:《關鍵時刻》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千家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