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魯迅(1881~1936)著。小說集。1928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集中收集作者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11篇。1938年被收入《魯迅全集》,由復社以“魯迅全集出版社”名義出版。1958年被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中,1980年再版。解放后在國內出版發行的《彷徨》單行本共11種。
魯迅寫作《彷徨》時感到;“雖然技術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較無拘束,而戰斗意氣卻冷得不少。”所以調子較《吶喊》更為低沉,冷靜地總結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歷史現實,集中反映“上流社會的墮落和下層社會的不幸。”塑造出一批在黑暗社會苦苦探索道路的知識分子形象。集中以《祝福》、《長明燈》、《孤獨者》、《傷逝》等最為有名。《祥林嫂》通過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揭示下層人民的不幸和麻木;《孤獨者》魏連殳用毀滅自己來向舊世界報復,帶有深沉的悲劇色彩。《傷逝》中的子君和涓生由于無力反抗封建壓迫,落得一個悲慘結局。《彷徨》冷峻、客觀地反映出“反抗者的悲劇”。集中除《傷逝》之外大多曾在報刊上發表過,影響深遠。《彷徨》曾被翻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成為有世界影響的作品。
上一篇:《當代英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德意志意識形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