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沈從文(1902~1988)著。1934年,連載于《國聞報》11卷1——6期,1936年由生活書店出版。1985年被收入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沈從文文集》。沈從文自述他“筆下涉及社會面雖比較廣闊,最親切熟悉的,或許還是我的家鄉和一條延長千里的沅水,及各個支流縣分鄉村人事。”《邊城》被公認為是這類題材的代表作。作品通過渡船老人的外孫女翠翠,同時被團總順順的兩個兒子所愛的故事,贊美了湘西人與人之間純潔無私的人情美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美,充滿了淡淡的哀愁和濃濃的詩意。《邊城》深受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的影響。能見出作者對湘西社會歷史演變的思考,他將自己對湘西兒女歷史命運的深切憂慮有效地傳遞出去,使作品回蕩著哀哀不絕的情感音響。近年來,沈從文作品的價值進一步為學者專家所重視,認為,他與魯迅“無論是在藝術才華上,還是在把握2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本質的能力上,都顯得同樣偉大”(美國哈佛大學金介甫)。《邊城》則被譽為是“植根于本民族的鄉土意識,具有永恒的價值”的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鄉土文學”作品中有風格特點的代表作之一。也有學者認為,《邊城》是30年代的“世外桃源”,表現出作者回避現實的消極態度。
上一篇:《超越自由與尊嚴》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邊陲線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