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詩晬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沈德潛著。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洲(今吳縣)人。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著有《歸愚詩文鈔》,編輯了《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等詩歌選本?!墩f詩琗語》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詩歌理論觀點。沈氏論詩,主格調說。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詩歌不能遠離“詩教”。作者認為詩歌的作用是“理性情,善論物,感鬼神,設教邦國,應對諸候”,故詩歌應“溫柔敦厚”,“怨而不怒”。這樣就得“上溯風雅,詩道始尊”。從沈氏詩論主旨上看,與其師葉燮大相徑庭,是鼓吹復古的。二是作詩講究情景交融,含蓄蘊藉,不可“直露”。認為寫景再工,若無情致,也不足為“楷?!?。至于陳事言理,則應“托物遷類”、“比興至陳”、“言淺意深”、“言有盡而意無窮”。三是特別重視詩歌的“法律格調”——體制、音律、章法、句法、字法等。作者推崇唐詩為格調的極致,他說:“唐玄宗‘劍閣橫云峻’一篇,王右丞‘風勁角弓鳴’一篇,神完氣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此律詩正體。“四是雖重視詩法,又不贊成死守詩法,主張變通。認為:“詩貴性情,亦須論法……然所謂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變化于其中……不以意運法,轉以意從法,則死法矣”。此處作者師承葉燮“詩無定法”的觀點,并有所發揮?!墩f詩晬語》內容豐富,藝術上不乏真知灼見,加之作者位高望重,影響頗大。該書有《清詩話》本,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霍松林校注本。
上一篇:《誠意伯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道咸以來朝野雜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