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記室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南朝梁何遜撰。何遜(?~518),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他8歲就能作詩,20歲左右被舉為秀才。當時文壇上的名人范云看了他的試策,沈約讀了他的詩,都很稱贊。但因他出身貧寒,仕途很不得意。他曾先后任建安王蕭偉的水曹行參軍兼記室,安成王蕭秀的參軍事兼尚書水部郎。晚年任廬陵王蕭續的記室,病逝在江州。所以世稱何記室或何水部。何遜的文章與劉孝綽齊名,并稱“何劉”;詩與陰鏗齊名,并稱“陰何”。何遜的詩擅長描繪景物和抒寫離情別緒,善于用描寫客觀事物來襯托詩人的主觀感受。他作詩不用典故,看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清新自然,情真意切,令人難忘。他講究詩的音韻聲律,精于煉字琢句,有些作品與唐人近體詩已沒有明顯差異了。杜甫很推崇何遜的詩,曾說:“頗學陰(鏗)何(遜)苦用心”。(《解悶十二首》)何遜的詩文是在他死后由同時人王僧孺編纂成集的。《隋書·經籍志》著錄的是7卷,而新舊《唐書》均作8卷。現今流傳的集子是明人所輯。最早的是明正德間張纮刊本1卷,后來薛應旂刊本2卷,均題《何水部集》。張燮所輯《七十二家集》本3卷和張溥所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1卷,均題《何記室集》。《四庫全書》鈔本是依據張纮本,《四部備要》,排印本是據張纮本校張溥本,也題《何水部集》。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時,改稱《何遜集》。198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劉暢、劉國珺注《何遜集 陰鏗集》,1989年齊魯書社出版李伯齊校注《何遜集校注》。
上一篇:《代議制政府》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典故紀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