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關車之舝兮,① 安裝好車上的轄啊,
思孌季女逝兮。② 把美麗少女迎回家啊。
匪饑匪渴, 并非因為饑與渴,
德音來括。③ 思慕你賢淑有美德。
雖無好友,④ 雖無琴瑟親近你呀,
式燕且喜!⑤ 宴飲喜慶也歡樂!
依彼平林,⑥ 那片平林多茂密,
有集維鷮。⑦ 漂亮的錦雞林中棲。
辰彼碩女,⑧ 妙齡年華的好姑娘。
令德來教。⑨ 美德使我受教益。
式燕且譽,⑩ 既宴樂來又贊譽,
好爾無射!(11) 我愛你呀情不移!
雖無旨酒, 雖然咱們沒好酒,
式飲庶幾。(12) 勉強可以干幾杯。
雖無嘉殽, 雖然咱們無佳肴,
式食庶幾。 希望你也嘗嘗味。
雖無德與女,(13) 雖無美德與你配啊,
式歌且舞! 載歌載舞樂無極!
陟彼高岡, 登上那座高山岡,
析其柞薪。(14) 去把山上柞樹砍。
析其柞薪, 砍下柞樹背回來,
其葉湑兮。(14) 綠葉柔嫩多鮮艷。
鮮我覯爾,(14) 難遇你這好姑娘啊,
我心寫兮!(17) 我心花怒放喜洋洋!
高山仰止,(18) 德如高山人敬仰,
景行行止。(19) 行如大路人向往。
四牡騑騑, 四匹公馬跑得忙,
六轡如琴。 六轡如同琴絃張。
覯爾新昏,(20) 娶下你這位好姑娘啊,
以慰我心。 我甜蜜幸福心歡暢!
【注】①間關:安裝車轄。《毛傳》:“間關,設舝也”。陳奐:“以舝設車軸間曰間關。”舝(xia):同轄,車軸兩頭的鐵鍵。②孌(luan):美好貌。季女:少女。逝:往,指出嫁或迎娶。③德音:有美德的言談,代指美德。括:同佸,會合。④友:親愛。⑤燕:通宴,宴飲。⑥依:茂密的樣子。⑦鷮(jiao):長尾雉。⑧辰:時,及時。正值妙齡之意。碩女:美女。⑨令德:美德。⑩譽:贊美。(11)好:愛。射(yi):通斁,厭。(12)庶幾:勉強可以,含有希望的語氣。(13)與:給予。這里有相配之意。(14)析:劈。柞(zuo):柞櫟,樹名。薪:柴。(15)湑(xu):形容柔嫩鮮美。(16)鮮:罕有、難得之意。覯(gou):遇合,特指男女相愛而結合。(17)寫:通瀉,宣泄。指心情舒暢。(18)止:通之,語助詞。(19)景行(hang):大路。行(亦讀hang):往。(20)昏:同婚。古代夫稱妻為昏,新婚與新婦同義。
《毛序》以為本詩是“大夫刺幽王”之作,顯然是牽強附會。從詩的內容看,它是一首歌詠新婚的樂章。《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載叔孫昭子為季平子如宋迎女,賦《車舝》,便是很好的佐證。
全詩五章,都是抒寫作者在迎娶途中的無比喜悅和對佳偶的熱切思慕。詩以“間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發端,開宗明義點出了迎娶的主題。出現在讀者面前的主人公(即詩人),滿面春風,喜氣洋洋,正在那里整理車輛,安裝車轄。車轄是車軸兩頭的鐵鍵,“無事則脫,行則設之”,現在設轄,表明要出門了。他出門干什么?又為何這樣高興?“思孌季女逝兮”點明了事因:他在想念那美麗的姑娘,就要去迎娶她啊!在這里,詩人運用六言長句和語氣詞“兮”,造成舒緩的節奏,把他那按捺不住的激動歡欣傳神地表現了出來,洋溢在字里行間。正如明人孫礦所說:“首兩語曼聲、綿麗,有姿態”(《評詩經》)。詩人的歡欣究竟從何產生的呢?僅僅來自于一般的男女愛慕嗎?“匪饑匪渴,德音來括”作了回答。“饑渴”在《詩經》中多作性欲的隱語,詩人在此聲明,他娶這位姑娘,并非只是生理上的需要,而首先是出于對她所懷美德(“德音”)的愛慕。這便具有了超越一般性愛的審美意義。這樣的窈窕淑女,怎能不令詩人傾心!怎能不激起他愛的漣漪!好象姑娘已來到了眼前,他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語:“雖無好友,式燕且喜”——“盡管我無以表達對你的親愛,但愿和你歡笑宴飲,使你愉快”。這懇摯的“心里話”,包含著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詩人還在設轄裝車,心卻早已沉浸在“之子于歸”的歡樂中了。
進入第二章,迎親的車子已經登程,穿行在一片茂密的平林中。詩人可能看到了一只長尾錦雞,觸景生情,順口唱道:“依彼平林,有集維鷮。”又由棲息在林中的“鷮”,聯想到閨中待娶的“碩女”。“鷮”那溢光流彩的毛羽,不正好象那妙齡“碩女”如花似玉的容貌嗎?姑娘的容貌是美麗的,更令人景慕的,還有她那高出容貌的“令德”,會給詩人帶來教益。詩人的思緒再一次揚起,接續著原來的想象,構思與新娘歡宴的情景:他與佳人“式燕且譽”,一邊宴飲,一邊贊美她。他要告訴她:“好爾無射”——“我愛你終生不渝”!詩人的愛情,是多么深摯!他此刻的思慕,又是何等熱切!這時詩人的心里,已完全被其佳偶占據,言之不足故重言之,重言不足故三言之,用了整個第三章來繼續描寫他與佳人對飲歡宴的想象。他對她說:雖然咱們沒有“旨酒”、“嘉殽”,但希望你“式飲”、“式食”,暢飲飽嘗;雖然我“無德與女”,和你不配,但愿咱們“式歌且舞”,盡情歡娛。這親切的話語,正如春風細雨,有多溫馨、醉人!這排比而下的詩句,涌瀉著詩人澎湃的激情,傾注著詩人熱切的憧憬。同時,這流暢的筆勢,奔瀉的情思,又與馬車馳騁在平地上的情景,也配合得十分和諧。
迎親的車子繼續前行,詩人眼前出現了一座長滿柞樹的高岡。舉目望去,那蔥籠的枝葉又引發了詩人蓬勃的詩興,一連串的詩句便脫口而出:“陟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兮。”在《詩經》中,“析薪”大多隱喻婚娶。如《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就以析薪興喻娶妻。這里的登山析薪也是如此。詩人在眼前景物的觸發下,順手拈來這一人所熟知的隱語來象征自己前往迎親。又沿著這一隱喻,象征蟬聯而下,由砍伐樹木寫到“其葉湑兮”,推出了進一層的比喻:那柔嫩鮮美的樹葉,不正象征著容光照人的新婦嗎?詩人熔詠物與比興于一爐,巧妙地表現了自己的歡悅和對佳人的喜愛。如果說前幾章的情調歡快明朗的話,那么這里隨著蜿蜒盤旋的山路,詩人的情致也顯得委宛曲幽了。它猶如東去的河流,由平原曠野進入了逶迤掩映的群山之間。詩人的萬千思緒,都離不開他迎娶的對象,因此,在上述的即興隱喻之后,“鮮我覯爾,我心寫兮”二句便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轉入對佳偶的直接贊美和抒情。詩人稱頌她是天下少見的姑娘,為自己找到這樣的“好逑”而心花怒放,意氣飛揚。
第五章是全詩的終結。這時車子正行馳在寬廣的大路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人仰望著高山,遠望著大路,心情該是多么的高興啊!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詩人的感情也溢滿高山,鋪滿大路。在他的眼中,這山、這路,全都和自己前往迎娶的對象聯系到了一起(或許她就住在山麓路旁?)。那美麗賢淑的姑娘,不正如同這高山大路一樣令人仰望和向往嗎?正因為這兩句氣象高遠、意蘊豐厚的詩句帶有一定程度的象征意義,便成為后人表達某種仰慕之情的千古名句。司馬遷在《孔子世家贊》中就引用這兩句詩,表達了對孔子的無限敬仰。詩人的目光由遠而近,跳宕飛馳的詩思又落在了自己所駕的車馬上:“四牡騑騑,六轡如琴”。這兩句不僅“正與車舝為首尾之詞”(胡承珙語),前后照應,而且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形神飛動、意趣盎然的“驅車迎親圖”:四匹肥碩的公馬,拉著披紅掛彩的車子歡跑,馭手技藝嫻熟,縱控自如,手中的六條韁繩調和得如同琴弦一般。這樣的動態畫面,充滿了如酣如醉的情致,洋溢著歡快和諧的美感,實在耐人尋繹。最后,作者再次深情地呼告:“覯爾新昏,以慰我心。”在筆酣墨飽、情暢意足中結束了全篇。
《車舝》是一首美妙的新婚樂章,更是一曲美好愛情的頌歌。它在藝術上的顯著特點,是詩人選取迎親途中這一典型環境,通過豐富的想象,來展示自己內心的喜悅和思慕。詩人從安裝車轄起,就展開了“式燕且喜”的想象。啟程之后,這種想象更得到了隨意翱翔的空間。一路上,隨著景物的變換,詩人的想象不斷更迭,聯翩而出。林中的錦雞,山岡的柞樹,以及眼前的高山大路,無不激發著詩人的情思,無不與他對佳偶的思慕交織在一起。詩人在想象中,交替運用比興、象征獨白、烘托、描繪,更加深了全詩的意蘊和情趣。而這一切,又被詩人巧妙地安排在迎親途中這一特定的情境之中。因此,不妨可以這樣說,《車舝》是詩人在迎親途中灑下的一路詩情,一路歡歌。
上一篇:《谷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載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