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三國·魏曹丕撰。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郡譙(今安徽亳縣)人。建安25年代漢即帝位。曹丕在政治上繼承曹操,利用吳蜀的矛盾和互相攻伐,使魏獲得暫時安定。對于發展農業生產,也比較重視。所以郭沫若說他是“一位舊式明君的典型”。曹丕在文學上也是曹操的繼承人。他的詩歌,形式多取材于樂府,與曹操相同;內容偏重抒情,寫得纏綿悱惻,深婉動人,則與曹操有別。他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而且完整的七言詩,《與朝歌令吳質書》、《與吳質書》是文筆優美的抒情散文,《典論·論文》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起了奠基的作用。因此,曹丕是建安時期有影響的文學家。《隋書·經籍志》載有《典論》5卷,《列異傳》3卷,文集23卷,已散佚。現今流傳的《魏文帝集》是后人輯錄的,收辭賦散文約30篇,詩歌約40首。有明張燮所編《七十二家集》本,張溥所輯刻的《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近人丁福保所輯《漢魏六朝名家集》本等。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黃節輯集的《魏武帝魏文帝詩注》,收曹丕詩28首;于1979年再版印行了余冠英選注的《三曹詩選》,收曹丕詩21首。1982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丘英生、高爽的《三曹詩譯釋》,收曹丕詩5首。1984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劉逸生主編、趙福云選注的《曹魏父子詩選》,收曹丕詩23首。
上一篇:《預測與前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齊諧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