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誡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軼事小說集。五代何光遠撰。《宋史·藝文志》、《郡齋讀書志》著錄3卷,《四庫全書總目》作10卷,現存為10卷本。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學海類編》本、《說郛》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明初刊本、崇文書局匯刻本。
《鑒誡錄》所記多為中晚唐及五代間事,而以蜀事為多。該書以寫名人軼事與文人生活為主,雜有神鬼怪異、因果報應、征兆靈驗等事,與“鑒誡”之名并不相稱。全書共66篇,每篇前都有三字標題,扼要而醒目,如《知機對》、《誅利口》等等。《朱太祖》篇寫唐昭宗為朱溫改名“全忠”,有人以拆字法認為“全”乃“人王”、“忠”乃“中心”,不祥。后朱溫果然建后梁稱王,四分天下而居其中。《削古風》篇寫杜荀鶴入梁,以《時世行》10首獻給梁太祖朱全忠,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賦斂,不見用。后敬翔勸杜“稍削古風”,于是杜作《頌詩》30章而見用。
《鑒誡錄》常失之于為記事而記事,但輯錄詩文是它的顯著特點和突出貢獻。所錄詩歌既有在當時就受推崇的高雅之作,又有為一般文人所不齒的粗鄙之作,兼收并蓄,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唐代詩人賀知章、劉禹錫、羅隱、杜牧、賈島、貫休、王梵志等的許多詩作收錄在該書中,其中數十首被采入清康熙年間著手編輯的《全唐詩》中,《鑒誡錄》的貢獻由此可見一斑。
上一篇:《金鰲新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雅舍小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