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鄉(xiāng)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蕭軍(1907~1988)著。長篇小說。1935年作為《奴隸叢書》之一由容光書局出版。此為自費“非法”出版,署名田軍,是魯迅主持編寫的《奴隸叢書》之二,是當時秘密發(fā)售的暢銷書。在內容上可視為蕭紅所著的《生死場》的延續(xù)和拓展。作品描寫東北人民革命軍在磐石一帶和日本侵略軍進行浴血苦戰(zhàn)的經(jīng)過。宣傳了革命形勢,反映了人民的偉大斗爭,是民族良心的充滿英雄氣概的吶喊。小說情節(jié)逼真,語言樸素,活生生地展現(xiàn)出了一幅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真實畫面。因為作品較早地從正面反映了東北淪陷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斗爭,所以不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而且在國際文壇上也很有影響,曾被譽為“中國的《毀滅》”。抗戰(zhàn)時期,此書一版再版,供不應求。參加抗日的青年幾乎沒有不讀的。正如作者在《八月鄉(xiāng)村·前記》中說:“這雖是一本小小的書,它不獨馱載著我個人過去的苦痛和歡情,也蓋滿了這古老民族底恥辱和光榮的印記!”
魯迅從堅持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支持愛國青年作者的立場出發(fā),在《序》中熱情地肯定了這本書是“很好的一部”,并對它的成功與不足做了恰如其分的評述。指出作品“雖然有些近乎短篇連續(xù)”,在人物描寫方面也還有些不足,但由于題材重大,內容充實,作品的時代價值是深遠的。
上一篇:《元史紀事本末》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公共關系與實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