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陀寺院》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阿難陀寺院》,印度孟加拉語現代文學先驅般金·錢德拉·查特吉著。問世于1882年的此書為作者長篇歷史小說的代表作。故事發生在1769年,孟加拉發生特大旱災,馬亨德拉也和許多農民一樣,帶著妻子和小女兒逃難。傍晚,3個人又累又餓找到一間空屋休息,馬亨德拉外出找食物,妻女被一伙強盜劫往森林,后被林中阿難陀寺院師父瑟德亞南德救出。師父命弟子帕瓦南德去尋馬亨德拉。馬亨德拉回來不見了妻女,急忙去找,途遇穆斯林政府運稅款的牛車,押車士兵把馬亨德拉當作強盜抓住。帕瓦南德也遇上牛車,同樣被抓扔到車中。牛車走到森林中,出家人將車圍住,殺死押車的一個白人,士兵們四散逃命。馬亨德拉得救后,師父要他起誓加入阿難陀寺院,把祖國看作母親,不與妻子同席。馬亨德拉幾經周折見到妻女,訴說已宣過誓的經過,他妻子也說夢見大神召喚,妻女吞服毒藥,倒在地上。英國人派軍隊搜捕劫牛車的出家人。把師父和馬亨德拉抓走。此后,尋找師父的出家人將馬亨德拉妻女救活。上千名出家人高唱《禮拜母親》前去監獄營救出師父和馬亨德拉。英國人調集許多士兵進攻阿難陀寺院,出家人傷亡很大,馬亨德拉帶來增援的17門大炮,殲滅敵軍,出家人取得勝利。小說中的詩歌《禮拜母親》,表達了印度人民愛國主義情感,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第一首頌詩,泰戈爾1906年為之譜曲,直至1950年一度成為印度的國歌。
上一篇:《阿達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震川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