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
王士禛(1634—1711),清代詩人。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順治十五年(公元1656年)進士,授楊州府推官。曾平反許多民間冤案,頗有政聲。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擢禮部主事,歷國子監祭酒、經筵講官、國史副總裁,官至刑部尚書。繼吳偉業、錢謙益之后,為詩壇盟主達50年之久。其詩與朱彝尊并稱“朱王”,影響很大。論詩創“神韻說”,強調“興會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認為詩歌境界以清淡聞遠為高,語言以含蓄精煉為佳。對扭轉清初模擬古人和以議論、學問為詩的風氣起過積極作用。在詩歌意境的探索上也有貢獻。其詩以抒情寫景的短篇見長,技巧純熟,意境淡遠,語言典麗流暢,藝術造詣較高。亦工詞。詞風婉麗雋永,以情韻取勝,尤擅小令。錢謙益評其詩:“貽上之詩,文繁理富,銜華佩實。感時之作惻愴于杜陵,緣情之什,纏綿于義山。”(《漁洋詩集序》)著有《帶經堂集》、《漁洋山人精華錄》等。
上一篇:葉燮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
下一篇:劉大櫆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