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學論叢》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本書收詞學大師唐圭璋的論文60篇,論時間,從抗戰前后到解放后;論內容,則分4部分:一、輯佚,收文4篇。作者從石刻宋詞、《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及《疆村叢書》中檢出歷來被遺漏的詞,為校輯《全宋詞》打下基礎。二、考證,收文18篇。如考證宋詞的版本,考證兩宋詞人的時代及籍貫等;又如對柳永、蘇軾、李清照、陳亮、文天祥等人的手跡和作品的辨析;還有讀詞札記數篇,亦屬對歷代詞人作品的考證性質。如《毛晉誤刪名詞》一條,指出歐陽修的《清商怨》(關河愁思)見諸宋人《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原無可疑,乃毛晉據《庚溪詩話》,誤以為是晏殊之作,從歐集中刪去。三、校勘,收文4篇。如校釋《云謠集》(敦煌詞)跋全宋詞(兩篇),對楊慎《詞品》的補正。四、論述,收文34篇。如對歷代詞學研究的意見;論詞的作法;評論唐宋一些詞人及其作品,其中涉及溫庭筠、韋莊、柳永、蘇軾、秦觀等;又有若干詞人如李后主、納蘭容若、姜白石、蔣鹿潭的評傳;還有對若干詞學專著、詞話的評論。如評《人間詞話》:“余謂此書精義固多,但亦有其片面性,如強調五代、北宋、忽視南宋,強調小令,忽視慢詞;強調自然景色,忽視真情吐露,皆其偏見。至以東坡語為‘伎相’,以清真為‘倡伎’,以方回為最次……亦皆非公允之論”。作者在集子后面的“附錄”中,刊有他的作品《夢桐集》,計85題104首。本書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詞與音樂關系研究》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詞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