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崔顥(704? ~754)汴州(今開封)人,盛唐詩人。崔顥名位不振而詩名很大。《舊唐書》說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齊名。據明正德本徐景嵩《崔顥集序》;“顥在當時最為知名,只《黃鶴樓》一詩,太白見之閣筆,其為名流推服可知”。崔顥的詩歌創作,經歷了兩個不同的階段。據《唐才子傳》:崔顥“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并驅江、鮑。”崔顥詩中成就最大的就是邊塞詩。他的邊塞詩,表現了“出身常事邊”和“報國行赴難”(《贈王威古》)的昂揚激情。殷璠《河岳英靈集》說:“至如‘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又‘春風吹淺草,獵騎何翩翩。插羽兩相顧,鳴弓上新弦’,可與鮑照并驅也。”寫邊地風光的《雁門胡人歌》也是名作。他的山水詩成就也很高。《黃鶴樓》一詩,被宋代嚴羽推崇為唐代“七律第一”(《滄浪詩話》)。《游天竺寺》中“直上孤高。平看眾峰小”,與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崔顥詩中婦女題材的作品,如《長門怨》、《代閨人答輕薄少年》等,也很有社會意義,并非“輕薄”之作。
據《新唐書·藝文志》,崔顥有詩集1卷。現存兩種明人刻本《崔顥集》,均藏北京圖書館。其他都是合集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崔顥詩注·崔國輔詩注》(萬競君注),收崔顥現存全部詩作42首,注釋甚詳。《全唐詩》存詩1卷。
上一篇:《山歌》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