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飛仙
【出典】 舊題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蓬邱,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蓋太上真人所居,唯飛仙能到其處耳。”
【釋義】 古代神話傳說中,稱會飛行的仙人為飛仙。宋詞中常借以婉指高士逝世,也借以比喻逍遙世外的隱士。
【例句】 ①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蘇軾《醉翁操》[瑯然]331)作者追懷歐陽修(醉翁),句中借化為飛仙婉指歐陽修已經去世。②無人共酌松黃酒,時有飛仙暗往還。(朱敦儒《鷓鴣天》[竹粉吹香杏子丹]843)這里借有飛仙往還表現超塵遠世的生活情趣。③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陸游《大圣樂》[電轉雷驚]1602)這里以飛仙比喻逍遙自在的隱士。④揚袂揖飛仙。(范成大《白玉樓步虛詞六首》其六1622)這里是表現想象中的神仙生活。⑤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辛棄疾《念奴嬌·西湖和人韻》1875)作者于西湖追懷宋初隱士林逋,句中用作飛仙伯婉指林逋早已去世。
上一篇:典故《飛云散盡》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飛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