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A·薩繆爾森的代表作。薩繆爾森由于在多方面發展了正統的資產階級經濟學說,成為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權威人物。他曾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麻省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曾被選為美國經濟學會會長,獲得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金,并歷任美國政府幾個財政和金融機關的顧問。本書是西方世界最流行的資產階級經濟學教科書,銷路廣泛,早已超過100萬本,而且被譯成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以及其他國家的文字。本書自1948年出版以來,已重版許多次。第十版于1976年問世,中譯本系根據第十版譯出,商務印書館于1979年11月出版。本書出版以前,許多資產階級經濟學教科書都把以馬歇爾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學作為自己的理論體系,而本書的理論體系則為薩繆爾森的所謂“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在本書中,薩繆爾森沿襲了漢森的說法,把現代資本主義稱為“混合經濟”。認為現代資本主義可以被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私營部門,另一部分是公營部門,即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部門。他斷言,公營部門的作用可以彌補私營部門的缺點,即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政策可以彌補資本主義自發作用的不足之處。換言之,宏觀經濟學所開出的藥方能夠治療資本主義的弊病,使之成為微觀經濟學所頌揚的“理想制度”,從而永遠存在下去。本書共分上下兩冊,共80萬字。分為6編。第一編主要為宏觀經濟學的論述提供資料。第二編則為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和政策。第三、四編論述微觀經濟學。第五、六兩編運用宏觀和微觀理論來分析和解決資本主義的某些經濟問題。
上一篇:《經傳釋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經濟成長的階段》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