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劍外:指劍閣以南,蜀地的代稱。薊北:今河北省北部地區,即叛軍根據地范陽一帶。
漫卷:胡亂地卷起。
青春句:指春天花香鳥語,景色宜人,旅途可不寂寞。
即:即刻。
鑒賞導示
這首詩作于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寶應元年(762)十月,唐朝各路大軍再度收復洛陽,接著又平定了河南。十一月,進軍河北,叛軍將領紛紛納地歸降。次年正月,史思明之子兵敗自殺,延續七年零三個月的安史之亂,至此結束。詩人聽到捷報后驚喜欲狂,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
鑒賞
這首詩處處體現著一個“忽”字。勝利的消息既是“忽傳”“初聞”,詩人就振筆急書,使讀者忽而看到劍外,忽而薊北;忽而巴峽巫峽,忽而襄陽洛陽;忽而白首放歌,忽而又是青春作伴;忽而愁,忽而喜;忽而涕淚滿裳,忽而詩書漫卷……使讀者應接不暇,卻又是語不離宗,處處都在體現一個“忽”字。
詩的首聯寫詩人聽到官軍勢如破竹,已經收復了大河南北的好消息時,不禁喜極而泣,羼雜著六七年來埋藏在心坎深處的辛酸的淚水撲簌簌地滾下來,沾滿了衣裳。
頷聯寫詩人狂喜之時的所見所作。回過頭看了看妻室兒女,漫天的愁云又忽然廓清了。隨隨便便地把書卷都整理一番,又高興得幾乎要發狂了。
頸聯寫詩人似箭的歸心。雖已是白發老人,可“我”還要放歌縱酒,讓春光作伴,正好還鄉。
尾聯寫詩人回鄉的路線。我馬上就準備著乘舟東下,穿過巴峽和巫峽,再直下襄陽奔洛陽。襄陽是“我”家的祖籍,洛陽有“我”家的田園,已經展示在“我”的眼前了,多么美麗的希望!尾聯的這十四個字,節奏急切而熱烈,寫出了詩人那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感情。
鑒賞要點
[1]名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2]詩飽含著愛國主義激情。
[3]風格豪放。
上一篇:(唐)李商隱《無題》小學生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甫《望岳》小學生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