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師承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江藩撰。原名《國朝漢學師承記》。共8卷,附《國朝經師經義目錄》1卷。記述自清初至嘉慶年間研治漢學的學者的生平、著作、學術思想及師承淵源。敘列學者共40人。附見17人。附錄部分詳列學者有關經學的著作。史事記載較為周詳,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如記述閻若璩事,說他生而口吃,性鈍,6歲入小學,讀書千遍不能背誦。15歲時,冬夜讀書,扦格不通,于是憤悱不寐。漏四下,寒甚,堅坐沉思,心忽開朗,自是穎悟異常。其后研究經史,寒署不輟,在堂柱上題句立志說:“一物不知,以為深恥”。20歲時讀古文《尚書》即疑25篇之偽,沉潛20余年乃盡得其癥結所在,撰《古文尚書疏證》。其后詳細列舉閻氏之學的精要,全文共4000余字。又如記述胡渭,說他12歲而孤,母攜之避寇山谷間,雖遭顛沛,猶手一編不輟。其后潛心經義,尤精輿地之學,作《禹貢錐指》20卷。因而詳盡地論述了其書要點及學術地位,評價該書說:“其說可稱卓論,豈不通時務之迂儒所能哉!”但其中也包含有作者明顯的門戶之見。江藩為蘇州派漢學家余蕭客的弟子,故蘇州學派師徒都列在前面,徽州學派學者居其后,常州學派學者莊存與、劉逢祿等均未列入。對漢學過分推崇,敘列人物多為乾嘉學派的學者,對于開創清代學術風氣的黃宗羲、顧炎武反居卷末。見解偏頗,是其不足。作者另有《宋學淵源記》3卷,可并參考。此書有道光九年(1829)刊本,收入《江氏叢書》中,以及193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本,193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1983年上海書店據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影印、與《宋學淵源記》合刊本,1983年中華書局《國朝漢學師承記》、與《國朝宋學淵源記》合刊本。
上一篇:《永歷實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沉思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