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古羅馬著名科學家、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著。中譯本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西方名著叢書”第12卷1980年版譯出,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1989年4月出版,編入《外國倫理學名著譯叢》。全書12卷,118頁。作者是斯多亞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斯多亞派哲學主要是一種倫理學,其目的在于為倫理學建立一種唯理的基礎,它把宇宙論和倫理學融為一體,認為宇宙是一個美好的、有秩序的、完善的整體,由原始的神圣的火演變而來,并趨向一個目的。人則是宇宙體系的一部分,是神圣的火的一個小火花,其本性是與萬有的本性同一的,應力圖在神圣的目的中實現自己的目的,以求達到最大限度的完善。本書作為斯多亞派著作中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自己寫給自己的書,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在本書中,作者探討了自然與社會、宇宙與人生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個人獨特的內心世界。作者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一別的事物沒有聯系。作者還認為,在人和別的事物之間有三種聯系:一種是與環繞著他的物體的聯系;一種是與所有事物所由產生的神圣原因的聯系;一種是與那些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聯系。相應地人們都要遵守三個原則。人“每時每刻都要堅定地思考,就象一個羅馬人,象一個賦有完整而樸實的尊嚴,懷著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做手頭要做的事情的人那樣。”作者以高貴、嚴肅、憂郁的態度,探求著人生的目的和應遵守的道德行為。有人稱此書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譯者說:“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
上一篇:《漢學師承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浪跡叢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