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千個太陽還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西德羅伯特·容克著。中文本是從1960年出版的俄譯本翻譯過來的,何緯譯,中國工業出版社1966年出版。全書除結語外,分為20章,共19萬余字。本書主要敘述了參加美國制造首批原子彈,的各國科學家的活動。介紹了從1919年盧瑟福發現原子核的人工突變起直到1954年被美國稱為“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在美國受審為止,各國原子科學家的研究活動。敘述了這些科學家如何發現核裂變;如何取得鏈鎖反應;如何在美國制成首批原子彈和在研究、制造原子彈過程中他們的各種活動。同時,著重介紹了奧本海默的活動。書中十分詳實地介紹了本世紀上半葉原子科學的發展及其同當時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關系,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戰過程中交戰雙方原子武器領域的競爭。書中既反映了科學家們對生活和科學的態度,也反映了他們的政治態度和人道主義精神。“我熱愛科學……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愛德華·特納語)反映了大部分科學家們在二戰時的態度,他們對法西斯深惡痛絕,他們的科學良心也使他們憂心忡忡,擔心原子武器對人類造成的毀滅性災難。他們協力制造了原子彈。但原子彈卻在日本長崎、廣島爆炸,這使他們感到良心上的遣責,促使很多科學家開始極力反對使用原子武器。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個人的生活也遭變遷,奧本海默這位被稱為“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大科學家于1954年4月以“叛國者”的身份站在被告席上。作者寫作本書時,他同其中的很多位科學家進行了交談,或者收到過他們的書面材料,書中援引了他們大量的談話、信件和文章,因此本書是一部真實記錄。
上一篇:《轂山筆麈》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永歷實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