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白云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張炎(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宋元之際詞人、詞論家。南宋初大將張俊六世孫。先世鳳翔(今屬陜西),寓居臨安。宋亡后,落拓浪游,曾北上元大都,失意而歸。晚年在四明(今寧波)賣卜,潦倒終生。
張炎有《詞源》一書,提出“清空”說,推崇姜夔。張炎詞作,今存300多首,詞風深受姜夔影響,注重格律和形式技巧。早期作品多寫湖山游賞、風花雪月。宋亡后,因國破家亡之痛,致使其詞風漸變,格調凄清,情思宛轉。如《解連環·孤雁》寫道:“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刻畫孤雁的神態精妙,寄情幽遠,傳誦一時,人稱“張孤雁”。張炎最著名的詞作是《高陽臺·西湖春感》:“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冷,一抹荒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苯柙佄骱硎銓懲鰢矗w現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特點。吳則虞以為這首詞是“張炎全部作品的代表作”,“它的藝術魅力是不可抵抗的”。張炎的詞音律協洽,句琢字煉,雅麗清暢,對后世影響很大,但褒貶不一。如清初浙西派極力推尊姜夔和張炎,朱彝尊有“家白石而戶玉田”之說;而近代周濟則說“叔夏所以不及前人處,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換意?!?《介存齋論詞雜著》)
張炎詞集為《山中白云詞》,又稱《玉田集》,共8卷,有《疆村叢書》本、四印齋本等;1983年中華書局有吳則虞校輯本,后附《補遺》和《參考資料輯》,是張炎詞最好的本子。
上一篇:《履園叢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岑嘉州詩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