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中興碑
【出典】 唐·元結《元次山集》卷七《大唐中興頌》并《序》:“天寶十四載,安祿山陷洛陽。明年,陷長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靈武。明年,皇帝移軍鳳翔,其年復西京,上皇還京師。于戲!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于歌頌,若今歌頌大業,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學,其誰宜為?頌曰:……天將昌唐,翳曉我皇。……我師其東,儲皇撫戎,蕩攘群兇。……盛德之興,山高日升,萬福是膺。……湘東湘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齊,可磨可鐫,刊此頌焉,何千萬年。”
【釋義】 元結自道州刺史卸任后,寓居浯溪之畔,請書法家顏真卿將自己于唐肅宗上元二年所寫《大唐中興頌》寫成楷書,鐫刻于湘江江邊崖石上。后人稱之為《中興碑》。
【例句】 漫郎宅里,中興碑下,應留屐齒。(張孝祥《水龍吟·過浯溪》1690)作者游浯溪,追懷元結和顏真卿,句中引“中興碑”敘寫二賢之靈會常來碑下徘徊的遐想。
上一篇:宋詞典故《鳣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中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