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既主張政治改革,又有保守傾向。當王安石推行變法時,他反對新法,遭到貶斥,出任杭州、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等地方官。當保守派推翻新法時,又主張保留其行之有效的部分。蘇軾因此受到新、舊兩派的排斥。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79年),因寫詩譏刺新法,被誣陷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出獄后貶黃州、惠州、儋州等地。蘇軾是當時文壇領袖,散文、詩,詞、書、畫均稱大家,各有成就。其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自由馳騁,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其詞以清雄豪放,奔馳曠大的筆調,抒寫士大夫的逸懷浩氣,成為豪放派的創始人之一,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詩清新豪健,想象豐富,比喻新穎,與黃庭堅并稱“蘇黃”。作品題材豐富,手法多樣,語言新穎,形成自然清新、奔放靈動、異趣橫生、豪放不羈、卷舒自如的藝術特征。又擅書法,為“宋四家”之一;長于繪畫,為宋代著名畫家。有《東坡全集》傳世。
上一篇:王安石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
下一篇:蘇轍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