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余聞·繼世紀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治世余聞》8卷、《繼世紀聞》6卷,明陳洪謨撰。陳洪謨,字宗禹,別號高吾,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治世余聞》成書于正德十六年(1521),專記弘治一朝的朝政見聞,分為上下兩篇,篇各4卷。作者在跋語中說:“上篇事關廟朝,下篇則臣下事也。皆即一時所聞,或因一言一行之微漫書之,初非有所擇也。若夫圣政之宏綱大紀,及諸臣言行之詳,自有國史與諸家文集在焉,茲固其余焉耳”。故稱為“余聞”。《繼世紀聞》則記正德一朝的朝政見聞,書成于嘉靖初年。作者認為孝宗勵精圖治,弘治年間朝政清明,可以“比隆三代”,所以稱之為“治世”。對武宗的荒政雖然沒有直接指斥,但僅稱正德朝為“繼世”而不加頌揚,所記又多為內亂外患之事,褒貶寄寓其中。
這兩部內容相關的筆記真實反映了明代中葉的政治狀況,提供了許多真切可靠的第一手見聞,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例如明代中后期宦官專權是當時的一大弊政,而這種現象早在弘治朝就已初露端倪,當時兵部尚書馬文升奉命與太監李榮一同檢閱軍隊,而李竟拒絕馬與他同坐,宦官的驕橫恣肆,由此可見一斑。《治世余聞》上篇第2卷還記載了弘治朝的一件事,當時太監李廣以法術見寵,權傾中外,死后從他家中搜出一本納賄簿,“簿中所載某送黃米幾百石,某送白米幾千石,通計數百萬石。黃米即金,白米即銀”,有人請求按簿追查,那些向李廣行賄的朝廷勛貴們“惶懼危甚,各自星夜赴戚畹求救,不期而會者凡十三人”,最后只得作罷,時間一長,這些人又都若無其事了。這段記載反映了宦吏的擅權用事和朝臣們的趨炎附勢,對于考察明代中期的政治史很有參考價值。
這兩部筆記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與張瀚《松窗夢語》合印為1冊。
上一篇:《湯姆·瓊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法國的后弗洛伊德主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