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春秋末左丘明撰。為記載春秋時期歷史的編年體史書,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西漢時稱《左氏春秋》,東漢以后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據司馬遷《史記》說,作者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但書中提到了戰國初期的某些史實,當代學者多認為是戰國年人所作。該書為作者為春秋時期魯國國史《春秋》所作的《傳》,形式上也按照《春秋》中魯國的十二公紀事,但其內容追記往事到周宣王二十三年(前805)晉穆侯伐條之役,早于《春秋》83年。所記最晚之事為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晉智伯之滅,在《春秋》之后28年。前后共多出111年。其編年部分內容共255年,也比《春秋》多出13年。《春秋》以記魯國史事為主,該書則以晉國史事為主,同時于各國的重大事件無不詳細記載。《春秋》雖為編年記事,但僅有事目,記載過于簡略,不成為史書體裁,該書則有言有行,有直述、概述、追述、附述及分析評論,是一部完備的編年體史書。該書在漢代被列入儒家經典,為《十三經》之一,但其中記事涉及廣泛,包括了春秋時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史實,并引述有部分西周和西周以前的重大事件與古史傳說,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的文筆生動流暢,詳略得當,也是重要的古典文學作品。版本及注本主要有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文》,有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阮元刻《十三經注疏》本;清洪亮吉《春秋左傳詁》,有嘉慶十二年(1807)刻本和1987年中華書局新版標點本;清劉文淇等撰《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有1959年科學出版社標點本;近人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有1981年中華書局本。此外,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后因所據宋本訛誤較多,1988年改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依原紙型重新訂正出版新1版,并恢復原書名為《春秋經傳集解》,與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同為目前較為流行的注本。
上一篇:《春秋公羊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曹操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