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問題》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約翰·杜威著。中文本根據紐約哲學圖書公司1946年英文版譯出,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1986年編入“西方學術譯叢”。全書共分4部分、30萬字。作者在該書序言中談了自已對哲學應用于人生的觀點,徹底批判了二元論。對哲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如果哲學不管科學和重要人生事務上的變化情況,繼續忙于研究知識條件問題而忽略知識的后果這個重要問題,那末,哲學能做什么呢?似乎出于這種考慮,作者就人的問題在哲學領域進行的極意義的思考并以論文集的形式成書。主要由下列論文組成:民主信仰與教育;今日世界中的民主與教育;民主與教育行政;教師和他的世界;關于文學院的問題;方向的需要;權威與對社會改變的抵抗;自由與社會控制;自由主義的前途;對自由思想的挑戰;對科學的反抗;科學與哲學之關系是教育的基礎;宗教、科學與哲學;什么是社會研究?;人性改變嗎?;在經驗中的自然;對道德進行科學研究的邏輯條件;評價判斷與直接性質;再論評價是判斷;關于價值的幾個問題;“內在善的”模糊性;憑借自然與憑借藝術;心靈是怎樣被認知的?;現代哲學的客觀主義——主觀主義;探究與情境的不確定性;命題、證實的可斷言性與真理。另外,作者還就一些思想家進行了評論,他們是:“馬希與美國哲學;威廉·詹姆士的哲學;詹姆士心理學中消逝著的主體;懷特海的哲學;作者一直關心的是人與哲學的密切連系問題、在上述一整套論文中作出了自己嘗試,作者深切感到:歷史研究的觀點在哲學上,如同在其他人生范圍內是重要的。但若讓它獨占哲學的活動,它將窒息哲學的生命,并指出:哲學仍然有一個要做的工作。它可能有一個任務,要考慮人現在為什么如此與人疏遠。它可能提供偉大慷慨的假定;這些假定,如果被用作行動計劃,將給人們以明智的指導,去尋求種種方法,使現在世界實際上成為更有價值和更有意義的,更舒適如家庭般的世界。本書就是在這一愿望上進行了努力。
上一篇:《人生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人類知識起源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