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四庫全書提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光緒年間,有的學者提出了續修《四庫全書》的建議,主張把乾隆以后新出的各種圖書萃為一編,但當時清朝封建統治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根本無暇顧及編纂大型叢書這樣的文化活動。民國年間,續修《四庫全書》的建議再次被提了出來,但幾經籌劃,終因資金、人員等方面的原因,未能付諸實施。
1925年,日本利用退還的庚子賠款成立了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下屬的北平人文科學研究所把續修《四庫全書》列為其主要課題,先初步擬定了一個書目,然后分頭聘請中國學者撰寫提要,受聘參加這一工作的學者達76人,其中包括王重民、趙萬里、謝國楨、傅增湘、羅振玉等一批知名之士。撰寫提要所依據的圖書來源,主要是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的藏書以及國內的公私藏書,收書范圍主要包括《四庫全書》的未收書和乾隆以后至本世紀30年代以前新出的各種書籍。如修《四庫全書》時,輕視有關生產技藝方面的書籍,摒棄戲曲小說,排斥明末清初人的著述,極少收輯有關佛教、道教的著作,這次續修《四庫全書》對這些書籍都盡量予以收集。特別是乾隆以后新出的各種著作,如各種經注經疏,輯佚書、方志、西域史料、敦煌文獻等等,更是撰續修提要稿時大力搜集的重點。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稿不僅彌補了《四庫全書》的許多不足,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以后我國學術發展的脈絡和存世著作的概況。
續修提要稿的撰寫和整理工作,1942年以后因資金問題而被迫終止,當時已經寫成的提要稿達31000余篇,相當于《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及存目書總數的3倍。1945年抗戰勝利后,這批尚未完成的提要稿由中國政府接收下來,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有其中10080種提要稿的油印件,1972年臺灣商務印書館根據這批油印稿進行整理編排,輯為《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出版。但這個版本所收提要稿只有原稿總數的1/3,而且訛誤較多。1980年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對館藏的全部31000多篇提要稿進行整理,并參照《四庫全書總目》加以分類編排,現已整理完畢,即將由中華書局出版。
上一篇:《經學通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續焚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