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尋尋覓覓》簡介|介紹|概況
宋詞篇名。李清照作。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門化55級《中國文學史》說:“這完全是一個家破人亡的貴族婦人的哀鳴。”黃墨谷說:“此詞當作于建炎三年秋,是年八月十八日趙明誠卒,系悼亡之詞。”(《重輯李清照集》)王季思認為這首詞是運用“溫柔敦厚”的表現方法,“表現她對淪陷了的故鄉的懷念,表現她對侵入中原的敵人的仇恨”(《漫談李清照的詞》,載《光明日報》1959年8月20日)夏承燾說這首詞是作者抒發“暮年痛苦絕望的心情”(《唐宋詞欣賞》)。朱東潤等說:“通過寫殘秋的景色作為襯托,傾訴出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生活的哀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胡云翼說:“這里寫的不只是個人苦悶,而是代表著多少不幸婦女在動亂的時代里的苦難遭遇,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宋詞選》)喻朝剛等說:“這首詞以沉痛的語言抒寫了作者無比的憂愁哀傷,描述了她在動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宋代文學作品選》)吳小如說:“就其內容實質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唐宋詞鑒賞辭典》)關于疊字的運用,宋羅大經說:“起頭連疊七字,以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鶴林玉露》)張端義說:“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文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貴耳集》)清徐軌說:“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詞苑叢談》)周濟說:“是鍛煉出來,非偶然拈得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蒿蘆師說:“易安此詞,頗帶傖氣,而昔人極口稱之,殆不可解。” (《詞林紀事》引)陳廷焯說:“此不過奇筆耳,并非高調,張氏(張端義)賞之,所見亦淺。”(《白雨齋詞話》)《歷代名媛詩詞》認為不過是“刻意播弄之耳。”茅暎認為“連用十四疊字,情景婉絕,真是絕唱”,但不足法(《詞的》)。今人沈祖棻說:“它們的好處實質上還在于有層次,有深淺,能夠恰如其分地成功地表達詞人所要表達的難達之情。”(《宋詞賞析》)傅庚生說:“此十四字之妙,妙在疊字,一也;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這首詞的風格,明楊慎說:“《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詞品》今人夏承燾認為這是李清照婉約詞的一首突出的代表作(《唐宋詞欣賞》)。吳小如說:“一定不能夠把這首詞列入婉約體。因為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如果連這樣直往直來,了無假借的作品也稱之為‘婉約’,那恐怕再也找不到非婉約體的詞了。”(《唐宋詞鑒賞辭典》)“最難將息”一語,胡云翼注:“很難安排自已。將息,有調養、休息的意思。”(《宋詞選》)萬云峻說:“調養、休息不等于安排。”(《評胡云翼<宋詞選>》)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晚年無法排遣難以忍受的孤獨寂寞的哀愁,成功地運用了鋪敘手法,以秋景烘托渲染愁情,層次分明,前后呼應,結構謹嚴。尤其是疊字的巧妙獨創的運用,歷來受到好評。
上一篇:《哀王孫》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夜雨寄北》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