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菲爾多西與薩迪、哈菲茲并稱為中古波斯文學史上的三大詩人。公元975年,菲爾多西開始創(chuàng)作《王書》,1015年最后定稿。《王書》是一部長達10萬行的史詩,從波斯遠古神話傳說中的國王寫起,講述了4000多年間25代王朝、50多個帝王的故事,還收集了大量民間神話、傳說。其內(nèi)容可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是神話傳說,其中最出色的是鐵匠卡維反抗暴君祖哈克的故事。祖哈克在安格拉·瑪尼優(yōu)的引誘下,殺死生父,奪得王位。瑪尼優(yōu)用魔法使兩條大蛇纏在祖哈克身上,祖哈克為使蛇安靜,每日用人腦喂蛇,致使國土荒蕪,民不聊生。鐵匠卡維把皮圍裙掛在桿子上作為旗幟,率眾起義推翻了蛇王祖哈克的統(tǒng)治,后來皮圍裙就成了伊朗國家的旗幟。第二部分是勇士故事,主要描述了魯斯塔姆一生的業(yè)績,包括他與巨獸妖魔搏斗,打敗異國強敵以及誤殺親生兒子蘇赫拉布的故事。第三部分為歷史故事,描寫了阿拉伯人入侵以前薩珊王朝時期的大事件,其中關(guān)于馬茲達克領(lǐng)導的人民起義寫得十分精彩,《王書》將伊朗歷史上這光輝的一頁記錄下來,為后人留下相當珍貴的史料。由于《王書》猛烈抨擊了暴君苛政,當詩人按慣例將詩稿呈獻給馬赫穆德國王時,國王拒絕接受。詩人寫了一首諷刺詩予以回答。國王大怒,下令將詩人用象足踩死。菲爾多西被迫逃亡異域,直至晚年才潛返故鄉(xiāng)。菲爾多西的《王書》集他之前散文體和詩體《王書》大成,開后世敘事詩先河,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為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內(nèi)扎米的《亞歷山大故事》等均取材于《王書》。伊朗近代著名文學家伏路基說:“如果不是菲爾多西用詩歌形式寫出了《王書》,這些故事也就會隨著我們多難的祖國反復經(jīng)受的巨大事變而被湮沒了……菲爾多西的《王書》一經(jīng)問世,就把懂波斯語的人迷住了。有閱讀能力的人讀《王書》,沒有閱讀能力的人,到說書場去聽別人讀。”《王書》先后被譯成英、俄、德、法等多種文本。我國1980年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東方文學作品選》選編了《王書》的部分章節(jié)。
上一篇:《焚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王右丞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