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大詩人。30歲應禮部試,名列第一,因語觸秦檜而被黜落。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后入蜀,曾參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他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抑,壯志不得伸。陸游是一個創作精力特別旺盛的作家,詩詞文均有很高成就,而以詩的成就最大。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存詩共9300多首,編為《劍南詩稿》(85卷),以紀念他蜀中生活。陸詩能流傳千古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它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書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關山月》、《示兒》等都是激勵人心而又膾炙人口的名篇。“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他至死不忘收復中原。梁啟超稱贊他“亙古男兒一放翁”(《讀陸放翁集》),也正是指他這方面的成就而言。陸游的詩,還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剝削,對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關懷和同情,具有強烈的人民性。陸詩中還有一些抒情寫景之作,呈現著自然流暢而又清新俊逸的風格。陸游諸體皆擅,而以七律最佳,七律中的名章俊句層見疊出,廣為傳誦,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初霽》)等。陸詩創作的基本特征是現實主義,他的詩亦有“詩史”之美譽,但又不乏浪漫主義色彩,在當時又有“小李白”之稱。趙翼《甌北詩話》評論說:“宋詩以蘇(軾)陸為兩大家。”陸游又自編《渭南文集》(50卷),因曾受封為渭南縣伯,故名。內文42卷,《入蜀記》6卷,詞2卷。除詩外,陸游的散文也很有特色,《入蜀記》是筆致簡潔而又宛然如繪、引人入勝的山水游記名著。陸詞130首,風格多樣,既有充滿愛國豪情的作品,又有婉麗飄逸、纏綿悱惻之作。其《訴衷情》、《謝池春》、《卜算子》、《釵頭鳳》均為宋詞上乘。此外,陸游還有《老學庵筆記》、《南唐書》等作品。
陸游的著作,除各種單行本外,明末有汲古閣刻本《陸放翁全集》,收《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放翁逸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197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陸游集》,收《陸放翁全集》的前3種,附今人孔凡禮《陸游佚著輯存》。解放后陸詩選注本,有游國恩、李改之《陸游詩選》和朱東潤《陸游詩選》;詩詞選注本有疾風《陸放翁詩詞選》。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錢仲聯校注《劍南詩稿校注》。
上一篇:《閑堂文藪》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隋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