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閱讀提示
釋義:比喻說話或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項莊:項羽手下的武將。沛公:指劉邦,他在沛縣起義,又生于沛縣,被追隨者稱為“沛公”。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當斷不斷的項羽
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約定,誰先攻破秦朝首都咸陽,誰就在關中一帶為王。結果,劉邦先攻破了咸陽。
項羽非常生氣,率40萬大軍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準備襲擊只有10萬軍隊的劉邦。劉邦采納張良的建議,結交項羽的遠房叔叔項伯,請他調解。項伯勸劉邦親自去向項羽解釋自己沒有稱王的心思,以此避免這場大戰(zhàn)。
第二天,劉邦去鴻門見項羽。項羽和范增計劃在酒宴上除掉劉邦,約定項羽一舉杯,埋伏的武士就立即動手。
在宴會上,項羽見劉邦態(tài)度謙卑,漸漸高興起來,不想殺劉邦了。范增多次暗示無效,于是,讓項羽的堂弟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名,借機刺殺劉邦。項莊拔劍起舞時,項伯看出了他的意圖,也拔劍伴舞,掩護沛公,使項莊一時不能得手。
張良見形勢危急,找到樊(fán)噲(kuài)說:“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劉邦借口上廁所,借機脫離了險境。
知識小窗
近義詞:別有用心、另有企圖。
反義詞: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造句:他罵你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實際上是沖著我來的。
成語接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公正廉潔→潔身自愛→愛憎分明→明察暗訪→訪貧問苦→苦盡甘來→來龍去脈→脈絡分明
上一篇:成語《聞雞起舞》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
下一篇:成語《飛蛾撲火》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