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經七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又名《武學七書》,簡稱《七書》。宋代官方校刊頒行的中國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即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從我國浩繁的兵書中選出頒行于武學(軍事學校)必讀的七部兵書,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李衛公問對》、《尉繚子》、《三略》和《六韜》。《武經七書》是我國古代兵書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精華,是我國冷兵器時代戰爭指導者智慧的結晶和經驗的總結,不論在軍事理論上和戰爭實踐上,都曾起過重要的指導作用,在中國軍事史和軍事學術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軍事學術上也素負盛名。在七部兵書中,以《孫子兵法》最為杰出,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和推崇,被奉為兵學經典。它以博大精深的軍事學說,卓犖超世的神策奇謀,恢宏幽邃的古樸哲理,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軍事思想史的發展,均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享有巨大的聲譽,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當今世界里,一些軍事問題的專門學者,仍在努力研究《孫子兵法》,試圖從中探索指導未來戰爭的借鑒。《吳子》也是一部在軍事學術史上與《孫子兵法》并列的古代軍事理論名作,它們一起被西方人譽稱為“言簡意賅的箴言”和“無價的真理”。其余諸書也各具特點,從不同的側面闡述了一般軍事原理。與《孫子兵法》和《吳子》相輔相成,構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比較系統的軍事理論。《武經七書》是我國古代兵書史上第一部軍事理論叢書,是使兵書由單行本向叢書本發展的開端,它的頒定,對于七種兵書的流傳,對于發展我國古代軍事學術起了積極的作用。同時,《武經七書》的頒定,確立了兵書在封建社會的正統地位。自漢以來儒家多以兵書為詭論之道而不屑與論,且極盡攻擊之能事。雖歷代統治者未曾廢離,但兵書始終沒能得到應有的地位。宋頒行《武經七書》定為官書,作為武學的經書和教材,并且列學官,設博士,以負責其事,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武經七書》由此奠定了中國古代軍事學的基礎。該書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內客上不免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它終屬歷史名著,影響久遠,為我中華民族珍貴的軍事遺產。對于研究我國冷兵器時代軍事思想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其中有些帶有普遍性的軍事原則至今仍為戰略、戰術上不可違背的規律,因而也是研究現代戰略、戰術的參考資料。該書北宋刊本早佚。國內現在通行的是193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南宋合刻本的影印本。1986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武經七書注譯》,198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朱墉輯《武經七書匯解》。
上一篇:《楚辭》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毛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