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簡介|介紹|概況
節選自《水滸傳》第十回。元末明初施耐庵、羅貫中作。關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今人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說:“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份、經歷和遭遇來刻劃他們的性格。……禁軍教頭的地位,優厚的待遇,美滿的家庭,使林沖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種安于現實,怯于反抗的性格,對統治階級的逼害一再隱忍;同時這種經歷,又使他結交了四方江湖好漢,形成了豪俠、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沖的隱忍不同于逆來順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蘊藏著‘不能忍’的因素,聚集著復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這種怒火的總爆發。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今人孫一珍《〈水滸傳〉藝術論》說:“作者總是把人物置于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中,使人物性格在不同的困境中得以逐步顯現和漸趨明朗”,“林沖一出場,就置身于尖銳的矛盾之中。……林沖和高俅的矛盾,是被壓迫者同壓迫者、正義與邪惡的你死我活的斗爭。即使在黑暗的封建社會,同樣是得道者多助:從開封府斷案、野豬林暗算、草料場放火,林沖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得以多次死里逃生。一次又一次的陰謀陷害,激起了林沖最強烈的反抗,他終于向封建的反動腐朽勢力宣戰——親手殺死陸謙等三人。林沖性格的成長和發展,是在同高俅等人的矛盾斗爭中刻畫出來的。離開這種矛盾沖突的特殊表現形式,人物就失去了棘手的處境,從而也就不能塑造出如此鮮明的典型性格。”關于藝術技巧:今人周嘉向認為此篇巧妙地運用了“懸念”這一藝術表現手法,“它的懸念處理不僅真正‘懸’到了‘空中’,而且‘落’得也不同凡響,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戲劇效果”,“使作品的結構更加嚴謹、巧妙,而且也使讀者或觀眾產生緊張的感覺,和作品中的人物的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中國古典小說六大名著鑒賞辭典》)今人孫一珍《〈水滸傳〉藝術論》則說,“《水滸傳》中的‘巧合’往往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它的出現對于引出英雄行為、推動情節的發展和刻畫人物的性格,無疑具有重要的契機作用。陸謙和富安來到滄州同差撥、管營密謀陷謀林沖的場所,恰好落腳在李小二酒店中。當即被李小二夫婦看出破綻,這是第一個‘巧合’。陸謙等三人火燒草料場的當天,大雪偏偏將兩間草屋壓倒,林沖不得不挪到山神廟去住,這才僥幸躲過了一場災難,這是第二個‘巧合’。林沖權且在山神廟里安身,耳邊突然聽到必必剝剝的爆響。當他從壁縫中瞥見草料場失火,卻待開門救火,又聽到門外有人說話。伏在門邊聽清了三人的自供狀,這才明白了其中的究竟。這是第三個‘巧合’。如此環環相扣,步步逼進,才使得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林沖力殲三仇的動人場面才依次構成,殺死這伙幫兇乃勢所必至,理所當然。大義凜然的英雄性格至此臻于成熟。惟其巧而不誕,貴在自然,‘風雪山神廟’方能撼人心魂,傳誦千古。揆諸情理,一是寫出了必然中的偶然。高俅千方百計謀殺林沖,林沖無論走到哪兒都有人跟蹤暗害,這由高俅的反動本性所決定,因此是必然的。但是正義在林沖一邊,加上他平時為人慷慨,仗義助人,他在危難之中有人相助也是必然的。高俅等傷天害理,陰謀遲早要敗露,這是必然的。林沖被逼得夫妻離散,有家難奔,幾度陷入絕境。即使象他這樣委曲求全的人,為了一己的生存只得奮起反抗,這也是必然的。林沖和高俅派來的幫兇狹路相逢,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更是必然的。在事物發展的必然軌道上,出現了山神廟仇人相遇的巧合,不僅不使人感到荒誕,反而更符合藝術的真實。二是作者準確地把握了欣賞者的審美心理活動。林沖作為無辜受害者一方,他的家庭原是美滿幸福的。天外飛來橫禍,必然激起讀者的同情和義憤。……讀者對林沖報仇雪恨早已迫不及待了。因此寫到山神廟的巧遇,由林沖親手殺死這三個賊子,正和讀者的心理合拍。三是巧合寫得自然,有賴于細節描寫符合生活的真實和人物性格發展的必然邏輯。李小二基于知遇之恩,對發配滄州的林沖自是特別關照,前面有李小二為林沖拆洗衣服、送羹送飯等描寫,再寫李小二出于對林沖的關懷,特別留意東京口音的顧客也顯得很自然。尤其是來人的詭秘行跡更加引起他的疑慮。李小二一方面設法探聽虛實,另方面又怕林沖性急牽連到自己。在這樣的情境下運用巧合自然順理成章了。”(《水滸爭鳴》第四輯)“風雪山神廟”描寫了林沖的思想性格由逆來順受到反抗斗爭的重大轉變,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陰險、兇殘,表現了“官逼民反”的思想傾向。在寫作上,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會環境里,抓住人物的階級的特點、個性特征,在矛盾和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矛盾復雜的心理狀態,寫出了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轉變,增強了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有力地突出了主題。景物描寫起到推動情節發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時也渲染了氣氛,襯托了人物性格。文中那密布的彤云,怒號的朔風,飛揚的大雪,破敗的草料場,孤寂的古廟,形成一種荒涼、寂寞、冷酷的氣氛;而草料場“必必剝剝地爆響”、“刮刮雜雜”地燃燒起來的熊熊烈焰,也點燃了林沖反抗的怒火。正是在這悲壯、凄涼的氣氛中,林沖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轉變,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上一篇:《本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林黛玉焚稿斷癡情》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