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 靜修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三十卷,詩五卷,元劉因撰。因(1249~1293)字夢吉,號靜修,保定容城(今屬河北)人。家世業儒,服膺程朱理學,在家教授生徒,至元十九年(1282)征召為贊善大夫,不久辭歸。二十八年再召為集賢學士,不就,不久卒于家。
劉詩中許多詠史書事作品表現了對南宋王朝危亡的系念和悼念,反映了作者對傳統漢文化的深厚的民族感情,如《宋理宗書宮扇》“繁華幾時春已換,千秋萬古合歡扇。銅雀香鎖見淚痕,秋去秋來幾思怨……擢歌一曲白云秋,不覺金人淚暗流。乾坤幾度青城月,扇影無情也解愁”。《登武遂城》《塞翁行》《折雁行》《武當野老歌》等都表現對南宋覆滅的同情。這種心情,有時也因一件小事而觸發:“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原不為梅花。”詩寫得十分含蓄,但詩人的感情傾向是十分明顯的。劉因自小生活在蒙古人統治下,元朝建立后自然就是元朝的臣民,按照士大夫“食毛踐土”的原則,劉應該忠于元。在朝的漢族士大夫郝經出使南宋,被扣押十余年,對元仍然忠誠不二。這在郝經的“真州(郝經被羈押在此)詩”中有充分的表現。劉因與郝經不同,他更注重文化的承接,感情的天平自然在南宋一邊。
劉詩中的詠史作品頗多警悟之言,如“記錄紛紛已失真,語言輕重在詞臣。若將字字論心術,恐有無邊受屈人”,此詩不僅道出了歷代作史修史之弊,而且指出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復雜性,如王安石所說:“丹青難寫是精神。”
劉詩許多詩篇含有哲理,耐人尋味。
劉詩受到金朝元好問的影響,風格高邁,比興深微。古體富于變化,近體相對較粗糙,多模擬痕跡。
劉氏詩集為自己手訂,名《丁亥詩集》,遺文為弟子所拾掇,編為一集。此集已佚,至正十九年(1359),政府下令刊行其三十卷詩文集。此三十卷本收入《四庫全書》,后歷代有刻,卷數不同。有元至順間所刊《靜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清光緒間所刊二十卷本。
另有臺灣商務印書館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陽春白雪》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水云樓詞輯校》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