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事表》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又簡稱《陳情表》。西晉李密作。關于此文寫作始末,《文選》李善注引《華陽國志》說:“李密,字令伯,父早亡,母何氏更適人。密見養于祖母,事祖母以孝聞。侍疾,日夜未嘗解帶。蜀平后,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密上書。武帝覽其表曰: ‘密不空有名者也。’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關于此文內容和作者辭不應召的原因,四川師范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選注《中國歷代文選》說:“文中陳訴自己與祖母劉氏相依為命,所以不愿就職,是因為祖母年老患病,無人侍養,并不是有意矜尚名節,留戀舊朝。”姜濤《古代散文名作欣賞》說:“本文里的作者,是一個忠孝雙全,兩盡其美的形象。他的作為,是按照儒家的所謂‘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倫理道德行事的,所以它完全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后來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并在生活上給予優厚照顧,正說明了這一點。”王彬主編《古代散文鑒賞辭典》說:“李密為什么‘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祖母劉氏的問題,象文章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于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于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后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關于此文的寫作特色,宋李格非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冷齋夜話》卷三引)清吳調侯、吳楚材《古文觀止》卷七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今人吳功正主編《古文鑒賞辭典》說:“這篇文章不以構思奇妙見長,而以感情的真摯、樸實和行文的流暢婉轉見勝,以敘事的具體、生動和抒情的真摯、深沉而扣人心弦。”此文是李密辭不應召,上給晉武帝的一封表策。全文分四段。第一段敘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家庭困境。第二段寫自己在朝廷征召面前進退兩難,表明自己非無奉詔之心,只是祖母病篤,確有不得已的苦衷。第三段進一步闡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關系,委婉地說明自己并非欲全名節,才辭不赴命。第四段懇請武帝批準自己終養祖母的要求。全篇直抒真情,不加雕飾,富于感染力。文章的語言尤具特色。如“煢煢孓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句,寫得形象生動,詞意懇切,為后人所傳誦。
上一篇:《阿寶》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陌上桑》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