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賚》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周頌》篇名。《毛詩序》說:“《賚》,大封于廟也。賚,予也。言所以賜予善人也。”宋朱熹《詩集傳》:“此頌文武之功,而言其大封功臣之意也。”清姚際恒《詩經通論》:“《小序》謂‘大封于廟’,此因篇名‘賚’字而為言也。按此等篇名實不知何人作,亦不知其意指所在,千載后人豈能測之,乃據此以釋詩,可乎?詩中無大封之義也。又曰,‘賚,予也,言所以賜予善人也’,則直本《論語》‘周有大賚,善人是富’為辭矣,則愚謂其依篇名說詩何疑乎!《集傳》曰:‘此頌文、武之功而言其大封功臣之意’。其言‘大封功臣’固不能出《序》之范圍,而云‘頌文、武之功’,尤謬。此篇與下《般》詩皆武王初有天下之辭,二篇皆無‘武王’字,故知為武王;又以詩中皆曰‘時周之命’,是武王語氣也。此篇上言‘文王’,下言‘我’者,武王自我也。若謂頌文、武之功,則必作于成王,詩即無‘武王’字,其云‘我應受之’及‘我徂維求定,時周之命’豈成王語氣耶!……此武王初克商,歸祀文王廟,大告諸侯所以得天下之意也。”近人吳闿生《詩義會通》:“案此詩言‘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則為武王所作甚明。‘我徂維求定’,亦是武王之詞。言所以誅伐紂者,止求天下之安定而已。”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賚》,武王伐殷克紂以后,宣布膺受先業,并大封諸侯于廟之詩。”孫作云《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大武舞》‘四成而南國是疆’,言經營南國之事,我以為其歌詞即《周頌》之《賚》。”高亨《詩經今注》:“《賚》是《大武》舞曲的第三章,敘寫武王征伐南國是為了天下太平。”姚說為勝。該詩音調紆徐,風格雍容典雅。
上一篇:《賈生》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贈丁儀王粲》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