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李商隱作。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義山退居數(shù)年,起而應(yīng)辟,故每以逐客逐臣自喻,唐人習(xí)氣也。”今人陳伯海《李商隱詩選注》:“宣室求賢,禮節(jié)何其隆重;詢及逐臣,愛才多么殷切;夜半前席,求教更是那么虛心!古代史書是把這次接見和長談作為文帝優(yōu)遇賈誼來記述的,而詩人卻從‘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現(xiàn)象中,尖銳地揭示了禮遇外貌隱藏下的不受知遇的實質(zhì),批判了統(tǒng)治者重鬼不重人的錯誤行為。”今人劉學(xué)鍇說:“從諷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實際上詩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許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藥求仙,不顧民生,不任賢才,詩人矛頭所指,顯然是當(dāng)時現(xiàn)實中那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封建統(tǒng)治者。在寓諷時主的同時,詩中又寓有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詩人夙懷‘欲回天地’的壯志,但偏遭衰世,沉淪下僚,詩中每發(fā)‘賈生年少虛垂涕’、‘賈生兼事鬼’之慨。這首詩中的賈誼,正有詩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諷漢文實刺唐帝,憐賈生實亦自憐。”(《唐詩鑒賞辭典》)此詩借賈誼遭遇抒寫懷才不遇的感慨。選取宣室召見、夜半前席、問以鬼神之事的情節(jié),深刻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隱藏著不遇的實質(zhì),同時寄寓了作者在政治上備受排斥、有志難酬的憤慨。詩中把對封建國家是否有利和進(jìn)步的主張是否得到采納,作為衡量政治遇合的標(biāo)準(zhǔn),是作者見識胸襟超出一般封建文人之處。全詩立意超卓,辭鋒犀利,融大議論于短短篇幅之中,而以慨嘆出之,便覺韻味深長,耐人尋繹。運用欲抑先揚(yáng)的手法,在層層鋪墊之后反跌出所要說明的論斷,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上一篇:《賊退示官吏》簡析|導(dǎo)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賚》簡析|導(dǎo)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