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圓夢》簡介|鑒賞
《紅樓夢》續書之一,又名《圓夢傳》、 《金陵十二釵后傳》,三十一回。夢夢先生撰。夢夢先生本號了了,光緒二十三年(1897)六如裔孫序稱長白臨鶴山人,姓氏與生平不詳。 “楔子”中提到,此書出于“復夢”、“續夢”、“后夢”、 “重夢”后。今存嘉慶十九年(甲戌,1814)紅薔閣寫刻本,光緒二十三年上海書局石印本等。現有北京大學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點本。
作者在“楔子”中說,本書“端的有頭有尾,前書所有盡有,前書所無盡無”; “把假道學而陰險如寶釵、襲人一干人都壓下去,真才學而爽快如黛玉、晴雯一干人都提起來”,可見本書宗旨和作者原著中人物的態度。書接120回,寫賈赦病故,賈璉夫婦守禮不便管帳,命寶釵協理,釵以節省為名,將府中人逐漸散去。芳官與柳五兒結伴回南方,分手后,五兒投奔看林氏祠堂的親戚,芳官去尋其兄,于一尼庵遇已尸解成仙的妙玉。妙玉說上帝憐寶黛夫義婦貞,惡寶釵、襲人一干人陰險異常,兼因榮國府運當中興,已命林姑娘還魂與寶二爺完聚,還要大作事業。因付芳官定魂丹及人參等藥物,囑她去會五兒。二人即來到黛玉墳上,無數白鼠已將墳土扒開,并棺蓋亦已撬松,揭起一看,黛玉已經復活,棺內有珍珠大小不等, 八斗有余,均是黛玉前世先后淚珠所化。黛玉服藥后身體康復,便去尼庵謝妙玉,而妙玉已走,留有偈言并三小緘,各注明日子,要按期啟看。黛見尼庵清靜,便搬來暫住。有“碧眼洋人”望氣知庵里有寶,趕來求看,指出絳珠乃護身卻病之寶,蛇珠能定風辟火,蛛珠能破霧辟兵, 其余各珠,各有用途,并說其中一珠系其國的國寶失落在此,以在此開設的洋行本銀二十萬及囤米十萬石作價購之。遇發大水,黛玉啟柬看之,按所示懸掛寶珠,水災中果未受損。黛玉讓人去京報已復活之信,賈政打發紫鵑、雪雁等人來接。賈政奉旨勘災,來到揚州,便到庵來看黛玉,其時正因賑災糧款難籌焦急。黛玉捐出米十萬石,得解眉急。皇帝因之封黛玉為淑惠郡主,賞與北郡王太妃為女,即著北郡王選擇佳偶,奏聞賜婚。寶玉出場迷失后,跟了師父去廬山竹隱寺,日前師父說他俗緣到了,要助父完成大功,給他一瓶息壤,著即趕來會賈政。正值河工合龍,寶玉在頂溜灑泥念經,灑了三遍, 口子門便露出泥來,因即下埽,不一時就合龍了。甄公奏稿飛遞,批回道賈政公子有功于國,賈政升授兵部尚書,遺缺著寶玉補授,加封子爵。又查明寶黛前一段的糾葛,降旨欽賜二人婚配,并命甄公主持即在揚州成親。
寶釵正為黛玉復活不安,即有上諭,以她冒替黛玉,斥她歸寧。回薛家后大受寶蟾的氣,想自殺以了局。黛玉為她求情,又準許她回榮府,并封為淑人。晴雯死后成蓉仙,寶玉在園中修建一芙蓉祠奉祀。襲人自嫁琪官后,在家擺酒招賭,王府將琪官送官,琪官在獄中吊死,襲人失去依靠,央求黛玉收她再回榮府,寶玉派她去守芙蓉祠。蓉仙夜斷鳳姐等積案,也使這些人折服感激。密旨命寶玉查辦鹽梟及串通海盜、私開洋禁,偷放米石及火藥出洋等事,寶玉帶人趕到天津關口,查到關上有賈政作糧道時鬧事的門上李十,和通同海盜打劫有案的鮑二,勾結私運。又去滄州調查鹽梟,得蓉仙在天相助,將準備里應外合的匪徒殺盡,攻城的賊眾也殺得只剩二十余人下海遁去,鮑二也被活捉。飛奏批回,賈寶玉著加恩晉封一等侯,晉加兵部侍郎,賞給上方劍,先斬后奏;晴雯封貞敏仙姑。趙全身為關部,聽信書吏私通洋盜,賄放食米禁物,著即革職拿問,家產查抄,所有印務即著寶玉處理。其后寶玉又授了浙江巡撫,即去上任。黛玉帶人隨后趕來,行至清江浦,黛玉夜夢其七世祖姑天妃授了五雷正法,云此行要掌二十日兵權,殄滅洋匪。芳官也學了馬祖棒法,柳五學的是隱身法。寶玉去普陀巡視,被海匪黑霧大王所困,黛玉趕來,發掌心雷破了妖法,打敗了賊人,殺了黑霧大王又追趕其妹青霞洋女船隊,交戰未分勝負。是夜蓉仙領可卿與鴛鴦的魂魄到敵船,可卿引導青霞上吊,蓉仙使鴛鴦借尸復活。天明鴛鴦以青霞之名命匪兵投降。后奉旨青霞賞與寶玉為妾。寶玉陸續娶了二妻八妾,生了五子一女。賈政七十歲時托疾乞假,恩準,加太師, 仍食全俸。所遺文華殿大學士缺即著寶玉補授,寶玉所遺尚書缺賈蘭補授,賈蘭侍郎缺賈璉補頂。 《紅樓夢》中一些人物凡未出場享受富貴的劉姥姥在內,都被上帝敕命花神,賈母被敕封護花仙姥,妙玉為花神之首,元妃為三月花神,迎春為二月花神等等,都到蓉仙處來辭謝。有些人又受蓉仙所罰,如趙姨娘被罰生作蛇,馬道婆被罰生作癩蛤蟆等等。
由上述情節可以見到,作者把書稱為“圓夢”,就是要把前書中有缺有恨之事,皆得到補償。這反映了作者對原著的態度,不甘于抨擊暴露而要彌縫粉飾。而把《紅樓夢》中人物全部翻騰一過,如楔子中說的“前書所有盡有”,后來評家說他“乞言詞尚近理,但才力不甚厚,有一覽無余之感”。而且把寶玉寫成世俗官迷,把黛玉寫成超人妖婦,怪誕不經,荒唐可笑,滿書都是升官發財,與原書精神及各人性情都背離了。成書于嘉慶間的裕瑞撰《棗窗閑筆》,即持批評態度,說他“過舉黛玉、 晴雯,褒得無倫理,反將二人說壞;過抑寶釵、襲人,貶得非其罪,實與二人無損”, 極有見地。
上一篇:《笑林》簡介|鑒賞
下一篇:《紅樓復夢》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