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傳》簡介|鑒賞
傳奇小說。五代杜光庭撰。見于《宋史·藝文志》著錄。今通行明刊《顧氏文房小說》本。《太平廣記》題作《虬髯傳》,未署作者,文字略異。《道藏》本、《云笈七簽》本杜光庭《神仙感遇傳》所載本篇,內容簡略,殊乏文采。重刊《說郛》本、《五朝小說》本均題唐張說撰。
在唐人傳奇里,本篇是反映豪士俠客生活的。小說寫隋末天下大亂,群雄競起,俠士虬髯客欲趁機起事,但他聽說太原(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任隋太原留守)出現真命天子的“奇氣”,便前往觀察。途中結識了也是到太原去的李靖和紅拂,就成為摯友,結伴而行。并由于李靖與劉文靜的關系,見到了李世民,嘆為“真命天子”,從而放棄了與李世民爭奪天下的雄心,跑到海外,另創基業。
這是一篇英雄傳奇色采很濃、藝術魅力頗強的傳奇作品,其主題正如作品中所寫的那樣:是要讓人“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可見作者創作的目的,一是要證明唐王朝的統治大權受命于天; 二是要那些“思亂者”放棄其野心。作品的這一主旨,主要是通過對虬髯客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現出來的。
虬髯客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他雖為豪俠,但又與一般的義士俠客有所不同,這不僅表現在他擁有宏偉的第宅,眾多的奴仆,豐富的財寶,還表現在他想乘動亂之機,謀帝王之業,他將游俠與帝王事業集于一身。正因為有游俠的一面,所以他殺了那個“天下負心者”,并用那人的心肝作下酒物;又由于他有稱帝之心,所以他積聚了大量的財富,以備逐鹿中原之用,他一聽說太原有“異氣”,便趕到那里去觀察,即使他親眼看到了李世民,并認為李世民得天下有“十之八九”的把握,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平生大志,只是當他的謀士——那位道士見到李世民以后,以棋相喻、明確告訴他:大局已定,天下將屬李世民、你爭也沒用時,他才盡棄前志的。至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一定正義感、有稱帝雄心的俠客的形象。然而作者欣賞的不僅僅是虬髯客的豪爽、慷慨,更重要的是他的知人之見和自知之明。在他得知自己無力與李世民競爭之后,便將自己積蓄多年、準備用來爭奪天下的資財,慷慨贈與李靖夫婦,并勉勵他們盡心竭力輔佐李世民打天下,自己卻退出這場角逐,到數千里之外的扶余國另謀基業。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意在告誡晚唐那些“思亂者”,唐王朝的天下非人意所能爭奪,乃“天意”所授的道理。這便是虬髯客這一形象的意義,也是作者的苦心所在。
紅拂與李靖,是作品里的另外二個重要人物,他們與虬髯客一起,被稱為“風塵三俠”。作為三俠之中的唯一女俠的紅拂,是一個有見識、機智大方的佳麗美女,在李靖與楊素的辯論中,她一眼便看出了李靖是卓有才識的英雄,楊素則是“尸居余氣”的官僚,表現出她敏銳的眼光和非凡的見識。更為可貴的是,她身為女奴,卻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信念,為爭取自由和幸福,不受封建統治者的束縛,毅然唾棄楊素,私奔李靖,頗有“俠氣”。作為本篇出現的另一俠士李靖,則是一個有膽有識、沉著冷靜的人,他不僅能當面指責勢傾朝廷的權臣楊素,而且能獻治理天下的奇策,最后他又明智地選擇了輔佐唐王朝的道路。從紅拂私奔李靖、李靖批評楊素后投奔李世民的故事中,說明在社會劇變的時代,有志之士勢必擇主而事。而從全文的傾向來看,作者無疑是提醒那些有才之人,應盡心輔佐唐朝的“真命天子”,不要誤入歧途,或執迷不悟。作者的用心甚苦。
《虬髯客傳》的思想內容不一定可取,但其精妙的藝術手法卻是值得稱道的。
一是生動的故事情節: 《虬髯客傳》的情節是由三個主人公的分而合、合而分所形成的鏈鎖式結構組成的,環環相扣,逐漸深入;曲折多變,引人入勝。作品一開始,雖然寫的是隋朝大臣楊素的驕橫跋扈,但這是三俠相會的伏筆,說明正是在隋王朝君昏臣惡的時候,才出現了一批想稱王稱霸的人,而也正因為有了這些人,才出現了作品里的三俠相會、相識、相別的情節。三俠中首先出場的是李靖,他本為“布衣”,卻不懼權貴,在與楊素的辯論中,顯示了他的才智卓識。而與此同時,又引出了女俠紅拂,當李靖與楊素辯論時,她細心觀察,并打探李靖的住址,為她的私奔作了伏筆。
紅拂私奔李靖,這一情節既順應了前文,又通過她對李靖與楊素的評價,表現出她的慧眼灼見。自此,按常理,作品應該著力描寫李靖夫婦如何設法逃離虎口,以求平安。然而作者卻異峰突起,讓一位陌生人闖進李靖他們的生活圈子。此人不僅外貌與人不同,而且行動亦與眾迥異。讀者不得不想:他是否是楊素派來追趕紅拂的人呢?懸著的心不禁又加緊了一層。作者通過對三俠相會這場富有戲劇性情節的描寫,寫出了紅拂的機智,李靖的沉著,虬髯客的豪爽與俠義心腸。
太原二訪李世民,是三俠相識后的重要活動,也是他們最終選擇道路的關鍵。稱帝之心極強的虬髯客,雖然一見李世民便為他的外貌所折服,但并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理想;于是又同道士再訪李世民,直到認為自己無能與李世民抗衡時,才放棄宏愿,圖業海外。這一情節,很好地寫出了虬髯客的帝王心與豪俠性的特征。
三俠相別是情節的高潮,在這里,不僅借虬髯客之口補敘了他自己的身份及其幾度訪問李世民的緣由,而且通過他邀李靖夫婦作客、贈送財物、奴仆勸李靖夫婦佐唐等一系列情節,將其慷慨豪爽、英雄膽略、善識時務的性格特征生動地表現出來。
作品最后交待了三俠的結局,使故事有頭有尾,前后呼應。
二是成功的細節描寫:在《虬髯客傳》里,有許多細節描寫,不僅細膩真實,而且為刻劃人物性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在三俠相會那個場面里尤為突出。本來,李靖與紅拂是潛逃在外的人,他們時時都在提防外來之人,而恰在這時,外貌奇特的虬髯客來了。他一進門,便“投革囊于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指紅拂)梳頭”。突然進門,連招呼也不打一聲,把行李一扔,便斜躺著看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子梳頭,實在過于冒昧;而這一細節,正好表現了虬髯客不拘禮節的豪俠性格。對于虬髯客的這種“無禮”行為,作為男子漢的李靖,當然是極為不滿的。但由于不知底細,不敢莽撞,只好暗思良策,以待時機: “公怒甚,……猶親刷馬”,這一細節,表現了李靖的沉著與冷靜;而紅拂在這一矛盾沖突中,表現得更為突出。作為一女子,梳頭時并不回避不速之客的盯視,反而“一手握發,一手映身搖示公(指李靖),令勿怒”,并巧妙地借同姓之由,與虬髯客結拜為兄妹。由于紅拂的周旋,三俠終于歡顏相會,而作品對紅拂的一系列的細節描寫,不僅表現出了她因特殊生活而形成的落落大方,而且表現了她的機智和聰明。一次簡單的會面,由于成功的細節描寫,使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顯示了作者藝術技巧的嫻熟和高超。這類細節描寫的成功,使《虬髯客傳》成為唐傳奇的一篇名作。
《虬髯客傳》對后世的文學創作影響很大,明代張鳳翼的傳奇《紅拂記》、凌蒙初的雜劇《虬髯客》,都是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
上一篇:《虞初新志》簡介|鑒賞
下一篇:《補紅樓夢》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