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帖和尚》簡介|鑒賞
宋代小說家話本。另名《胡姑姑》,或《錯下書》。作者不詳。清錢曾《也是園書目》列入“宋人詞話”類。明洪楩編刊《六十家小說》收入此篇,今見于新編《清平山堂話本》。
故事發生在北宋時東京開封府,皇甫松官任左班殿直,與其妻楊氏十分恩愛。有一個和尚看中楊氏,使人投遞情書與楊氏,被皇甫松發覺,遂懷疑楊氏不貞,把她休去。在媒婆拉攏下,楊氏與和尚結合。皇甫松自休離其妻后,郁悒寡歡。次年初一,他獨自去大相國寺燒香,見楊氏跟著一個和尚。兩人目光相遇,都顯得依戀不舍。當楊氏最終明白和尚的奸謀后,同她丈夫一起當眾扭獲和尚。開封府錢大尹審知情由,將和尚判死罪,皇甫松與楊氏破鏡重圓。
小說描寫洪和尚以卑鄙的手段奸騙楊氏而得到嚴懲的結局,譴責了這種破壞他人家庭的不道德行為。同時揭示出惡人的奸計之所以得逞,是因為皇甫松的輕信與糊涂。楊氏是一個值得同情、欽佩的婦女形像,她陷入騙局而深感痛苦,但敢于同邪惡作斗爭,重新贏得自己的尊嚴。作品以普通人的家庭生活為題材,其中出現一些市井社會的描寫,是一篇重要的早期話本。這一故事流傳頗廣,宋代戲文有《洪和尚錯下書》,明馮夢龍編入《古今小說》,題為《簡帖僧巧騙皇甫妻》。
宋代的“說話” 各有“家數”,這篇話本屬“小說”中“公案傳奇”類。篇末有“話本說徹,權作散場”等語,保存了說話人的用語,對于了解早期說話藝術形式有一定價值。
小說結構并不復雜,語言樸質,與大多數公案小說不同的是,騙局的揭露不是官府審理的結果,而是皇甫松夫婦二人逐漸覺悟到的。作者在描述他們如何受騙以及如何認識到受騙的進展中,巧妙地設置了人物的心理懸念。篇中反復出現對和尚相貌——“粗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綽口”——的描寫,是設置心理懸念的重要手法。這描寫首次出現時,已暗示和尚不是個良善之輩。后從賣馉饳小廝口中說出投遞情書的指使者的外貌,夫婦倆對此“第三者”各具印像。后來楊氏在媒婆處看見和尚以及最后皇甫松在大相國寺看到他,方明白拆散他們的罪魁即是這和尚。說話人利用心理懸念的設置與拆除來渲染故事氣氛和刻劃人物,達到吸引聽眾的效果,體現了說話藝術的特點。
上一篇:《章臺柳》簡介|鑒賞
下一篇:《粉妝樓全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