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夢》簡介|鑒賞
社會小說,二十二章。黃花奴著。1916年7月上海國華書局初版。
小說通過描繪大家閨秀楊素華、她的丫頭史小燕和出身貧寒的倪玉華三個不同階層的女性的婚姻悲劇,形象地反映了當時上海的社會狀況。
楊素華是上海某女中的學生,才貌雙全,性情沉穩,父親是富商,家境富裕,父母思想開明,允許女兒自己選擇配偶。楊家鄰居殷嫗因遭火災寄居楊家,其子夢湘百般追求素華,素華不為所動,直至夢湘拼命救了素華,又為素華病倒在床,素華方才產生感情,與夢湘訂婚。不料夢湘殷嫗實為拆白黨,一切都是做好的圈套。夢湘天良發現,偷偷出走,殷嫗席卷楊家資財,逃之夭夭,素華也病入膏肓。素華的同學倪玉華是小學教師的女兒,幼時被祖母包辦,許配給一個浪蕩子,其父愿為女兒退婚,玉華卻恪守從一而終的婦訓,寧怪命運不公,不肯退婚。浪蕩子游冶過度,患梅毒至遍身腐爛,硬要玉華過門成親, 為之“沖喜”。玉華驚恐,重病纏身,將婚禮舉行之日,視為死刑處決之時。史小燕父親貪財,將她許配給小店主的兒子,公公睜著一對“勢利眼”,婆婆兇神惡煞,被人稱為“雌老虎”,小燕自度難于相處,卻又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故將結婚視為畏途。此外,還有一位高唱“自由”的淫娃蕩女費淑貞,時而在小說中露面,作為三人的陪襯。
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描繪了包辦婚姻帶來的痛苦,譴責它的不人道;另一方面,他又堅決捍衛禮教,寧可讓女主角過痛苦的生活,也要維護禮教的尊嚴。他肯定“自由”,如能正道行之,則無異春風時雨,可以惠澤世人;同時又對“自由”抱有恐懼,他筆下的兩位女主角都以“不嫁”為其理想。他把人心險惡,世道澆漓,風氣敗壞作為“自由”實行的后果,主張自由不宜來之過早,過速,須待“風俗敦厚,道德高深”之日,始可倡言自由。他肯定夫婦之間應有高尚純潔的愛情,但是又擔心“情”會轉為“孽”,“兒女情長”必定會“英雄氣短”,所以不必追求真摯的愛情。這些矛盾顯示出作家在時代巨變面前的迷惘,價值觀念出現混亂。
作者以“挽頹風,整末俗”為己任,以求小說有益于社會。作者在小說中多處宣揚以身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如素華的志向便是:“凡為女子,誰不有夫?素華之未婚夫,即吾最親愛之中華大國也”。她愿同夢湘訂婚,也因為夢湘言談中顯示出胸有大志。“國家柔弱,社會黑暗”,人人都應當肩負起“整頓開通”的重任,獻身國家。這是小說宣揚的理想,也是當時時代精神的體現。
小說用的是淺顯通俗的文言文,文筆流暢。作品中大量運用書信來展示人物內心。敘述時也常常注意描繪人物的心理活動。小說注意設置“懸念”,先暗示楊素華的命運是悲劇,上海的世情險惡,隨后描寫楊家家庭之好,以玉華和小燕的包辦婚姻與素華的自主婚姻作陪襯,而在敘述中又一再暗示素華未來的悲苦,從而加深強化了這一懸念。一直到最后一章,才由夢湘的一封信揭出拆白黨的圈套,點出上海的世情險惡。小說至此戛然而止,也不再一一敘述人物的結局。故時人評曰:“《楊花夢》不看到終篇,必不知其行文布置之奇。”(江南懶叟評語)在布局上,它確有獨到之處。不過,小說在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和細節描寫方面,尚嫌粗疏,在人物性格和情節安排上,也有經不起推敲的地方。
上一篇:《杜騙新書》簡介|鑒賞
下一篇:《枕中記》簡介|鑒賞